人工合成青蒿素

7月4日,据上海交通大学消息,张万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七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使青蒿素可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降低制药成本,造福数亿患者。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首先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由于天然植物中青蒿素含量很低,难以规模化生产,使得药价昂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感染疟疾患者多达3至5亿人,将近100万人因缺乏有效药物救治而死亡。

7月4日,据上海交通大学消息,张万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七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使青蒿素可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降低制药成本,造福数亿患者。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首先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由于天然植物中青蒿素含量很低,难以规模化生产,使得药价昂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感染疟疾患者多达3至5亿人,将近100万人因缺乏有效药物救治而死亡。

7月4日,据上海交通大学消息,张万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七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使青蒿素可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降低制药成本,造福数亿患者。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首先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由于天然植物中青蒿素含量很低,难以规模化生产,使得药价昂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感染疟疾患者多达3至5亿人,将近100万人因缺乏有效药物救治而死亡。

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使用常规化学方法合成抗疟药物青蒿素,我国科学家利用常规化学方法首次实现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 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员在实验室使用常规化学方法合成抗疟药物青蒿素。 7月4日,据上海交通大学消息,张万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七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使青蒿素可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降低制药成本,造福数亿患者。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首先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由于天然植物中青蒿素含量很低,难以规模化生产,使得药价昂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感染疟疾患者多达3至5亿人,将近100万人因缺乏有效药物救治而死亡。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员在实验室使用常规化学方法合成抗疟药物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