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通假字

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坐:)

反归取之(反:)

略无阙处(阙:)

土人谓之“傍不肯”(傍:)

人皆伏其精练(伏:)

2、古今异义:

至之市,而忘操之(操:)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及:)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今是判断动词)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

沿溯阻绝(沿:溯:)

虽乘奔御风(奔:)

不以疾也(疾:)

方为秋田之害(方:)

岁以大穰(岁:)

但逐层布板讫(但:)

匠师如其言(如:)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赏析:全文所以有压倒论敌的浩然正气有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立足于理,理足则气势。二,擅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则势如破竹,无可阻挡。第三,擅用反语,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气盛言宜,铿锵有力,虽则全文傲岸之气,愤然涌出,强调坚持改革的决心不可逆转,但语气相当委婉,柔中有刚,如比如说详细的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您或许能原谅我,结尾又说您批评未能帮皇上大有作为,那我知罪了,但让我什么也不要做,墨守常规就行,那我是不敢领教的。这样做一方面照顾多年交往的友谊,一方面坚持原则,寸步不让,全力维护变法的正义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