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样心理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老师出个题目——说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以及这五样东西中最宝贵的一样东西。你该如何回答呢?也许你很果断,也许你很踌躇,也许你从未考虑过,不知从何说起。没关系,先让我们来借鉴和参考一下作家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中的选择和取舍吧。  

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  

2.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  

a.“留”的内容归纳不易出错,可能有第1自然段至第16或第17自然段两种说法。  

b.因为快速略读的原因,可能很多学生凭经验会认为第17或第18自然段至完是“弃”的内容。  应对办法:  

a .明确第17自然段是过渡段,即“留”的内容是第1—16/17自然段。  

b.明确第40段是写“弃”的最后一段。即“弃”的内容是第16/17—40自然段。 

3.模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41—45自然段的内容。  

4.学生回答。  学生估计:  

a. 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触类旁通,但不一定准;  

b. 课文内容不熟或概括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不会说或会说错。例如概括成“尾”或“想”。  

应对办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上思考,容易想到“感想/感慨、抒情/议论”等概念,从而概括成“感”或“议”。  

三、浏览全文,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  

1.从内容上理清文章思路  学情估计:因为前面整体感中的概括,这个问题只是对已有学习成果简单的归纳过程,应该不难:课文以时间顺序按“留”→“弃”→“议”的思路展开全文。  2.从表达方式上理清文章思路  学情估计:如果缺乏几种基本表达方式的常识,这项工作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棘手。  

教师应对方法:  a.简要补充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  

b.提示“留”→“弃”→“议”中“议”已经说出了表达方式,只要整体考虑“留”“弃”的内容所用的表达方式即可。  

明确:先叙述描写“留”和“弃”的全过程,后对此过程进行抒情议论。 

四、精读课文,品味心理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1.仔细阅读全文,画出最让你欣赏、最让你感动的心理描写句子。并说说你欣赏和感动的理由,同桌间可互相交流。  

2.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  

a.能画出精彩的描写句。  

b.精彩之处有的学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的学生能言传,但传不说那种精妙之处。  

教师应对方法:  

a.引导学生从主观上谈感受。  

b.告诉学生从客观分析修辞,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例如:第24、25、30自然段中作者都用了形象的比喻来描写心理。  

3.从这些心理描写中,谈谈你对本文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4.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本文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丰富而独特,把握局部不难,整体把握、全局把握就不易了。  

教师应对办法:  

a. 抓第41—45这些自然段,因为其中多次谈到“生命”。  

b.抓本文的核心问题“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明确: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