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云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人想象的奇特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大胆、灵活。(教学重点)

2、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播放云雀视频

2、介绍云雀

歌声柔美嘹亮,常骤然自地面垂直地冲上天空,俟升至一定高度时,稍稍浮翔于空中,而复疾飞直上,载歌载鸣,高唱入云,故有告天鸟之称。飞高时,往往仅听到其歌声,而难于获见其鸟。降落亦似上升的飞行状态,两翅常往上展开着,随后突然相折,而直落于地面,很有情趣。(郑宝赉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 (阔嘴鸟科—和平鸟科):科学出版社,1985.11)

3、对《致云雀》的评价

古今中外的诗歌都借助意象传达情感。云雀是西方诗歌常用的意象,曾经是 19 世纪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乔治·梅雷蒂斯)经常吟咏的题材。以华兹华斯为例,常利用自由飞翔和歌唱的特点来象征自由。

(出示华兹华斯《致云雀》)

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诗人清晨起床后的欣喜和豪迈之情:尽管前程艰险难测,道路也可能曲折多变,但在云雀自由欢快的晨曲的鼓舞之下,诗人充满了信心。

华兹华斯比雪莱年长 22 岁,一位早已名噪于文坛的前辈诗人,同时也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创者。应该说,他也有一定的文坛地位。然而在华兹华斯读到雪莱的这首《致云雀》时也自叹弗如。

徐志摩在 1924 年 3 月 10 日的《小说月报》上所写的《征译诗启》中就曾感叹:“谁不曾听过空中的鸟鸣,但何以雪莱的《云雀歌》(郭沫若翻译)(即 To a sky-lark)最享殊名?”因为,雪莱以一种“心旷神怡而完全摆脱了烦恼的欢乐情调写成”,可以说是一首

“标志着他向咏唱自由过渡的诗”。([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四分册》,徐式谷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版,第 286 页。)

究竟雪莱笔下的云雀有什么特别的呢?是如何咏唱自由的呢?(比喻新奇,意蕴深刻)

三、雪莱笔下的云雀(比喻新奇,意蕴深刻)

1、赞颂云雀的欢乐(融入通感,比喻的分析)

(1)朗读 1-7 节,找出描写云雀飞翔、歌唱的语句

飞翔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沐浴着明光飞行;迅疾的远征;

歌唱

酣畅淋漓的乐音;欢乐的强音;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婉转

的歌喉;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辉洋溢遍宇宙;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云雀一跃而上,边飞边唱的飒爽英姿,也是诗人蔑视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

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运用比喻(通感)等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联系《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花与景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此处,把“荷花”的“清香”比着远处的“歌声”,这就把嗅觉形象当成了听觉形象;用“梦”喻月色下的“叶子和花”,就把视觉形象转移为所有的感觉形象;将“月色”比为

“奏着的名曲”。)

1-7 节中,诗人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称赞云雀是“欢乐的精灵”,盛赞云雀叫声的美妙动听。诗人由清晨写到夜晚,不仅赞美了云雀在飞行时迅疾的身影,更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云雀嘹亮的歌声想象为划破夜空的星光,强调了云雀向往自由、冲破黑暗的果决与迅疾。

对云雀的飞翔和歌唱的赞颂经常能在其他诗歌中都看到。雪莱的这首《致云雀》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多好评,它的与众不同并非在于比喻云雀的飞翔和歌唱,而是在于他对自由的咏唱。就像徐志摩所说的,“标志着他向咏唱自由过渡的诗”。那么作者是怎么表达这个意思的呢?

(2)重点分析 8-11 节像一位诗人,隐身

在思想的明辉之间。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

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

像一位高贵的少女,居住在深宫的楼台,在寂寞难言的时刻,排遣为爱所苦的情怀,

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溢出闺阁之外。

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在凝露的深ft幽谷,不显露出行止影踪,把晶莹的流光传播,

在遮断我们视线的鲜花芳草丛间。

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一朵玫瑰,遭受到热风的摧残,以至它的芳菲

以过浓的香甜使鲁莽的飞贼沉醉。

2、冲破现实的黑(提出写作背景)

(1)在 8-11 节中,用什么来比喻云雀歌唱?四种喻体分别有什么特点? 请从诗歌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本体:云雀歌唱

喻体

所处的环境

特点

诗人吟诵诗韵

在思想的明辉中

执着地(直到唤醒)追求光明(思想的明辉)【一直,不懈】

少女排遣情愫

住在深宫的楼台

高贵 甜美

萤火虫传播流光

凝露的深ft幽谷

金色 晶莹

玫瑰散发芬芳

被自己的绿叶荫蔽

过浓的香甜

(2)这四种喻体的特点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虽然他们都被一些东西所遮蔽,不容易被发现,但是他们仍然坚持做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光明,追求自由。

(3)为什么会有这个共同的特征——被遮蔽呢?被遮蔽和不遮蔽在表达诗人感情上有什么区别?

结合写作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雪莱《1819 年的英国》(附录)正面抨击当时英国时局的黑暗。

1812 年,他亲自到都柏林散发传单,鼓动人民反抗英国政府的统治。1814 年,雪莱出版了长诗《麦布女王》,表达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致使英国政府寻机对他进行恶意诽谤,被迫流亡日内瓦。1818 年被逐出英国,迁居意大利,雪莱被迫迁居意大利。

《致云雀》写于 1820 年。他提出的政治主张不被认可。可以说,诗人当时的处境是黑暗的,他得不到认可。犹如一颗珍珠被遮住了光芒。

小结:这首诗是诗人个人经历投射,云雀是诗人的象征。第一层含义:外在环境的黑暗

把云雀一直在欢快地歌唱的状态比喻成:隐身的诗人,深宫的少女,深ft幽谷的萤火虫,被自己绿叶遮蔽的玫瑰,来表达当时自己有口难言, 偏居一隅,希望发表自己的见解,渴望得到认同的处境。(处境)

第二层含义:内在对光明的追求

虽然面临着现实中的黑暗,并不妨碍他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哪怕身处黑暗,也要勇于追求理想。如同雪莱把云雀比喻成隐身的诗人,他昂首而歌,使人世由冷漠而至感动, 感于他所唱的希望、忧惧和赞颂;像住在深宫的少女,她是高贵的,出自名门的,唱出的歌曲是甜美的,充满着她的闺阁,乃至这份甜美溢出了闺阁之外;像萤火虫一样,自带金色的光,传

播着晶莹的流光;像被绿叶遮蔽的玫瑰一样,散发着过分浓烈的芬芳,而不是一般的香气,使得偷香者陷入沉醉。

诗人、少女——追求光明萤火虫、玫瑰——自带光明

雪莱心中自有一团火,并不会熄灭,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引领他一直走向理想的彼岸。雪莱希望自己能像云雀一样,勇敢发声,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那么,云雀和诗人是一致的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我们能从诗歌找到答案吗?

3、追求理想的自我(渗透对比手法的运用)诗歌的后半部分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诗人进一步写到,哪怕是“晶莹闪烁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所有明朗、欢悦、清新的一切都比不上欢乐的云雀,美妙的声音。用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清新、欢悦,在更高二个层次,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

更不要说“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这些带着“空洞的浮夸、贫乏”的声音。

雪莱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强调云雀的声音比一切欢乐的音律更加甜蜜美妙。比一切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富饶。在这里雪莱希望自己化身为云雀,把云雀人格化,赋予了自己的灵魂,在精神世界的彼岸“鄙弃尘土”。

最后他发出了强而有力的呼唤,他渴望像理想中的云雀一样,能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能够被倾听,“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