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晴了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天晴了的时候》诗人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分别描述了泥路、小草、小白菊和凤蝶儿在雨过天晴后充满了活力,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诗人宁静淡然的心情。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6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后被选为冀教版小学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课文。

全诗原文如下:

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