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力量读后感

二十世纪初西方人对于中国人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在强国文化沙文主义的作祟下,19世纪至20世纪的中国在欧洲人眼里大多都是一个疆域广大的印象空白的地方,即使有一点印象,也是到过中国的士兵、商人、传教士带回欧洲的不好的中国人形象。在他们眼里,中国人都是狡猾、不可理喻,描写中国的小说、电影、连环画少不了裹脚、长辫,也总离不开偷盗、毒计、奸淫等。因为地理的远隔和文化的巨大差异,近代中国人总是被误会,继而被污蔑。中国人的形象也在西方人眼中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

而由著名女作家赛珍珠创作的《大地》则不同于以往描写中国的西方文学作品。这部小说在1931年在美国纽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巨大轰动。因为赛珍珠从小与父母和兄弟姐妹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数十年,深入到中国最底层的农民阶层,因此,她创作的《大地三部曲》这才一改之前西方文学界的傲慢与偏见,真实的写出了一个时代的中国农民的几个侧面。

读完《大地》,合上书本后,赛珍珠那描写的故事与画面依然不能散开。在阅读《大地》之前,也曾知道赛珍珠之前在中国的名声并并不高,她的创作方式不仅受到当时西方同仁的质疑,更受到了中国文人的批评。然而,读完《大地》后,心中才开始对赛珍珠有了一个模糊而愈见明朗的形象,她的作品也在我心中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赛珍珠由于从小在中国长大,她的作品很多地方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小说的写作手法。然而,毕竟作为一个西方人,一个传教士的女儿,她的叙事角度也带有了许多基督教的西方文明的特色。《大地》里描写的中国农民即主人公王龙是一个对土地极为眷恋和痴迷的人。他代表了广大的中国劳动人民。王龙有着封建陋习、有着西方人与现代中国人最熟知的农民的缺点。然而,他也是勤劳的、质朴的、顽强的。读完《大地》,我首先就被书中描写的王龙以及他的妻子那对于天灾人祸依然顽强求生的意志所感动。记得书中曾描写过一场旱涝灾害,农民辛辛苦苦的一年的粮食在灾害后颗粒无收。赛珍珠用她细腻而真切的笔触将灾难刻画的极为震撼人心。也正是通过这一灾难,让我从中看到了赛珍珠对于中国农民善与恶在那个时代的较为公平的理解,让我感到了书中主人公在面对灾难时的顽强,感受到了书中那浓浓的生命的力量。

读过《大地》,也才可以有机会说自己开始了解中国的农民,中国的大地。描写农业农民的文学作品虽多,然而却鲜有外国作家较为客观公正的文学作品。赛珍珠的《大地》让人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到了中国人与脚下那深沉而厚重的土地的关系,也让西方人开始认识到一个全新的中国,了解到新面貌的中国人的形象。

据说《大地》的出版,曾因为书中勤劳顽强的中国人的形象激励鼓舞过当时正处于大萧条的美国人民。看来,无论是什么国籍,无论是哪个民族,人类的发展都离不开脚下的土地。从《大地》里,我看到了土地给人生命,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信念,我感受到上千年来土地于中国人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及那深厚不可言状的情感。

正如书中所写“他们与大地最亲近,无论是生是死,是哭是笑,都是最真实的”。读《大地》,我懂得了中国人与大地的关系,明白了土地的美丽,农民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