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结构划分

溜索可以分为《溜索》一文段落按照“溜索前”“溜索中”“溜索后”的叙事顺序划分文章大致结构层次,溜索前(1—9段),溜索中(10—18段),溜索后(19—25段)。

相关信息:

1、开端是马帮抵达怒江边,山陡谷深,悬崖万丈,等待溜索过江。发展是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沉着、果断地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地运到对岸。高潮是首领从容镇定,指挥有方,在他的指导下“我”胆战心惊地溜索。结局是全队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2、平溜用一根溜索,它基本平直,没有倾斜度,来往都可以溜渡,开始用脚一蹬的惯力滑行,滑至江心时会停止,就要手足并用攀至对岸,平溜费时、耗力。

3、陡溜有一来一往的两根溜索,倾斜度大约25度,靠着这一头高、另一头低的倾斜度,倏地一溜而过,互不影响。溜索有竹索、藤索、钢丝索。

4、竹、藤索是用十多片竹、藤精心编扭而成,十分结实,两端各系在粗壮的树干上或突兀的岩石上,用挖成半圆凹槽的栎木作滑板,往溜索上一卡,再把长长的麻织的绳子一折为二,一端牢牢地把溜梆固定在溜绳之上,再用余下的绳子兜住大腿。

5、另一股勒住腰杆,打牢扣结,双手紧抱溜梆,头一偏,脚使劲一蹬树干或岩石,腿一曲,顿时临空,朝对岸飞去;钢丝索配有先进的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