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咏菊尽罗隐赏析

《登高咏菊尽》赏析:

《登高咏菊尽》是唐末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说深秋菊花迟迟开放,是为了避开兰苏炫耀芬芳的时节,言近旨远,含蓄蕴藉。“阳和”指春煦之气;颔联下句说菊花得不到春天的一点恩惠,隐喻自身沉沦,怀才不遇,饱含幽怨愤德之意。颈联上句运用反问手法,明说菊花生处不容靠近“玉阶”,暗指诗人沉沦下层、晋升失路。诗歌照应紧密,“偶得存”照应诗题中的“尽”字,“篱畔霜前”为颈联中的“生处”等张本。

《登高咏菊尽》作品原文:

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

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

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樽。

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登高咏菊尽》作者简介:罗隐,唐馀杭人,一说新城人,又作新登人,字昭谏,号江东生。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改今名。以诗文名于当世。不受朱温征召。镇海军节度使钱镠辟为掌书记,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有《谗书》、《江东甲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