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200字反衬手法

《阿Q 正传》运用了典型化,白描, 讽刺,悲喜剧交织等艺术手法,使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一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也正是包括《阿 正传》在内的鲁迅的全部小说创作,给我国“五四”新文学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使我国现代新文学立于世界进步文学之林。

第一,艺术描写的高度典型化。

《阿Q正传》在人物的造上采用了“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手法,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小说故意淡化了阿Q的身份特征,把他作为连接社会各阶层乃至城乡的一个纽带加以描述,从而增强了阿Q精神对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普遍适用性,而未庄也简直可以看作古老中国的一个缩影。这样的环境,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产生和滋长找到了合适的土壤。“精神胜利法”在当时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表现在作为流浪雇农的阿Q身上时又有其特殊性。这说明,鲁迅笔下的阿Q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富于个性化的落后农民的典型,而不是抽象概念的化身。

第二,细节描写精彩传神。

如对赵府点灯的描写,出现在不同的段落里,使赵太爷吝啬贪小的性格,一层深似一层地从三个“例外”里反映出来,活画了地主阶级卑污的灵魂。

第三,强烈的批判与讽刺特色。

小说不仅有头尾两部分的议论,而且其他许多地方也都穿插着议论成分,如小说开头关于作品的名目,阿Q的性格、籍贯的探讨和借题发挥,一方面对儒家的“正名说”、旧社会所谓“阔人”和“立言”的人以及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人进行了讽刺,另一方面又写出了阿Q生活的社会环境及其社会地位,因而与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密切相关的。又如第四章“恋爱的悲剧”第一段所发的议论,不仅直接批判了阿Q的麻木、糊涂、健忘,而且也间接地抨击了中国固有的封建主义的精神文明,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及作品的核心思想。这些诙谐而精辟的议论,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深厚的思想批判色彩,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战斗的思想家的特色。

第四,《阿Q正传》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且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卓越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