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课后反思

今天,我所执教《甜甜的泥土》一文,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主要讲述了离异母亲为孩子送奶糖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人间的至爱亲情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三种构思是比较成功的。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好文本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我设计了以下几个读的环节:

1、初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找出线索。这在学生预习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完成了,我也已经看到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已经把各段的序号标好了。

2、再读课文,这个环节我是让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放声朗读课文,感知母爱,放声朗读之后也显得课堂能够懂起来。

3、三读课文,分角色品读,让学生推选班里朗读比较好的同学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

4、选择性品读,找出你认为令你感动的词句,有感情朗读,并说明理由。

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层次地探究文本这篇小说虽构思新颖,情节吸引人,看起来很浅显,结尾部分却很有深意,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是无法品尝出蕴涵在泥土中的“甜”味以及令人辛酸的母爱的。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好?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获得一种感情。课前播放关于母爱的MV《世上只有妈妈好》视频,让学生在熟悉、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母爱的伟大,获得感性的认识。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使学生容易走入情境,从而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2、培养一种习惯。课前预习检查环节,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下去,让学生先预习,并在课前将“课前预习”内容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对照学案要求进行预习。这样在课堂上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体验一种滋味。让学生走进课文,探究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四个题目。找出小亮有1

母亲关爱的幸福和失去母亲的不幸,体验生活的滋味,从而让学生倍加珍惜所拥有的家庭生活。

4、感受一片温情。这篇小说以细腻的笔法,优美的文字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让学生找出感动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细细品味母爱的伟大。

5、收获一点启示。在拓展环节,设想母子假如能相见,那动人的情形是怎样的呢?先让学生表演母子相见的情景,再让学生把这动人的情景描述出来。学生文中的其他人物给予了小亮阳光雨露般的温暖,让他感受到人间爱无处不在,这通过让学生了解“甜甜的泥土”的含义,从而将主题由母爱升华到人间爱。领悟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就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珍惜所拥有的爱。

三、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本节课老师全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胆让科代表和组长去组织课堂,分配任务,课堂上学生积极活动,合作交流,大胆到台上展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得好,老师真正成为导的作用。再跳出课文,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计母子相见情况,表演并写出来,这样将所学知识融入情景演练中,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借表演形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我认为这是自己从教以来,设计较为精彩,课堂效果也较为成功的一课。但在执教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妥之处。比如,课堂容量过大,出现没完成教学任务现象;教师对学生展示方面的落落大方、大胆方面还待培养,以上诸多问题都需我这位年轻教师引起足够重视,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我们的课堂从来不缺发生成,也潜伏着有价值的生成。尊重学生,学会倾听,随机应变,练就一双“慧眼”,及时捕捉一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教育教学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精彩的生成是偶然中的必然,只要我们随时做好充分准备,它就会“不期而至”,带给我们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