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讲了什么道理

《京华烟云》以庄周哲学统领全书,要表达“一切人生浮华皆如烟云”的道学思想,林语堂的大女儿林如斯认为,《京华烟云》的主要贡献不在于主要创造了哪些艺术形象,而在于传递了这样一种哲学思想——“浮生若梦”。这是林语堂赋予小说的主旨。

林语堂根据庄子的哲学精神强调了人的永生是种族的延绵,新陈代谢是世间万物永恒的真谛。

在《红楼梦》中,儒道佛三种传统文化都有所反映,我们感觉到“红楼角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即在“宝一黛一钗”三个主角身上看到了与“佛一道一儒”三种传统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佛家文化在贾宝玉那里反映的情况,宝玉最后看透红尘俗世的纷繁,皈依佛门;道家文化在黛玉身上的反映,如道家讲求修养身心,由身及心,林黛玉身体赢弱,因而心情欠佳,总是心怀悲戚,吟唱苦词;以及儒家文化在薛宝钗身上的反映,如宝钗重视传统的仕途观念,一直规劝宝玉注重“仕途经济”。而真正支配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生活的精神因素,则是由庄子所阐明的道家思想,或者说,庄子的道家思想在《红楼梦》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了一个主导的核心地位。

当中国文学发展到18世纪的清代,《红楼梦》的出现真正让我们看到了庄子的艺术精神在文学领域的发扬光大。《红楼梦》的艺术创作真正体现了中国人追求艺术的人生的崇高理想。作者就为我们开列了许多历史名人名录,这些古人或为逸士高人,或为情痴情种,他们在实现了艺术人生的同时,还成就了文学艺术的事业。

《京华烟云》主要反映的也是道学精神,小说中对木兰父亲姚思安给予了详尽地描写,他的生活形式以及人生感悟也构成了小说的整体基调,这就是那种浑然天成、顺应天道,遵从自然,怡然随和的生活艺术。姚思安正是在乱世中倡导老庄学说的代表人物。他潜心研读道家书籍,收集古玩,修心养性;他乐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如一个悠然自得的哲人,将世间万物淡然地化于胸怀。如果说一个人的思想是决定其行为的主要因素,那么外在的行为活动正是人物思想的体现。然而“道可道,非常道”。作者将自己的体悟倾注在他所钟爱的人物姚思安和姚木兰身上,让他们在四十年的人生旅途中,在庸庸扰扰的俗尘俗事间自己去面对。

书中第三部题为“秋之歌”,取庄周“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化为臭腐”之周而复始,由平淡之至趋向绚丽,再由绚丽之极归于平淡的循环过程,秋季的歌声象征着“树叶衰落之时,春天已经开始”。生命由沧海中的一粟到最后的融合,是由闭廛走向开阔,由单薄走向浑圆,由狭小走向博大,这一过程,就是老庄哲学中所谓的“道”,是一种过渡的力量,是一种由旧到新的演化的力量,也是一切事物的宏观趋向。这是把古老的道家哲学与现实的社会相联系,将中国悠久的道家文化与世界的客观发展规律相联系而得出的伟大预言。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道”是中国人的科学,科学即是世界的“道”。道家遵从神秘化了的科学,科学探索日趋浅显的“道”,本质上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