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下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

  

领导干部如何真正深入群众


  领导干部如何把组织的信任、人民的重托、自己的承诺变成群众的真心称赞,关键看是否深入群众,真正付出,真情投入,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识不足则多虑。视野不宽、见识不广、调研不深导致决策失误,影响发展比贪污的危害更大、更深。要发扬民主,真心请教,集聚智慧,科学论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每项决策、每个措施都合乎科学,合乎民意,切实可行,经受考验。  要深入群众真抓实干。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做任何事情如果举棋不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盲目跟风,用心不专,其结果只会一事无成。要坚持既有的正确工作思路,接过发展接力棒,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对认准的事情,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保持一股子韧劲,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使蓝图变成现实。要从小事抓起,打基础,利长远,点点滴滴,聚沙成塔,由一个又一个小发展成就大发展、大跨越。  要深入群众破解难题。一些领导喜欢锦上添花,不喜欢雪中送炭;还有一些领导处在顺境时胸有成竹,高谈阔论,深有胜算,处于逆境则自怨自艾,六神无主,底气不足。是否敢于啃硬骨头,是否能够破解发展难题,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党性觉悟、战斗力强弱的直接体现。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发展已进入关键期,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精力,破冰试水,攻坚克难。  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既要锯掉椅背,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接地气,踏“实土”,同群众面对面,同坐灰板凳,同聊家  常话,又要不断为群众解民忧、帮民富,切实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拜群众为师,与百姓交朋友,使“油水关系”、“蛙水关系”变成“鱼水关系”。深入群众把事做实、做专、做出成效,群众自然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众心里自然有一杆秤。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是我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贯作风,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广大人民群众分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群众都发挥  着主体性作用,他们是真理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他们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  打成一片,拜人民为师,才能学到知识,增长才干。囿于机关大楼,培养不出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  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自觉深入到基层一线,视群众为父母,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与群众“零距离”  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所求,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虑,积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如何做好一名基层党员干部


  作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必备三个要素。即责任心、事业心、和执行力。当一名干部具有了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效的执行力后,那么这就是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了,在强烈的责任心驱动下,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把群众的冷暖、岗位的职责,组织的要求放在首位;在强烈的事业心驱动下,对党的工作也绝不讨价还价,而是出色地完成有时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   把坚持学习作为之一核心力。树立学习理念,把学习贯穿于整个干部生涯的始终,走在学习的前沿。尤其是当今国家的发展最新政策理论,把各种学习精神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走在时代的前列。   注重个修养。作为领导者,其人际关系处理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形象。从对上级角度来看,如果对个人修养特别重视的干部,总是在尊重上级的前提下,努力弄清上级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意见,即使与更高层次的领导越级联系时,也总是十分巧妙地先取得上级的同意与支持,这样,在出现问题的同时,上级才肯为其分担责任。   而在处理与下级关系时,则更需要艺术和修养。要想方高法地改善和协调与下级的关系。应懂得如何尊重下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需要,一个人的自尊心一旦得到了满足,就会把他们的潜能释放出来;反之,一个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会以某些逆反行为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实际上,下级为了取得领导者的信任和好感,也总是千方百计地尽力工作,所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领导者就应该具备这种考虑问题密而不疏,处理问题忙而不乱的个人修养,具备那种光明磊落和与人为善的个人修养,一旦修养上去,自然在这个基层群众中则将树立起好的形象与威信。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应当发挥什么样的功能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层党支部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工作内容的变化。随着企业重组改革的不断深化、深入和发展,管理机制上不断完善,目前基层党支部书记既负责支部工作、工会工作,又主管安全、队伍管理以及协调生产等工作,与以前的专职支部书记相比,任务增加了,工作担子加重了,如何合理的协调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使党政工团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实现良性发展,是基层党支部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二是队伍组成成分的变化。随着用工政策的不断变化,基层队伍中各种用工成分由比较单一的用工性质,变成了多种用工性质并存的局面。三是创建要求的变化。近年来开展的“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双亮”工程、“五星党员”的评树活动、以及创建优秀“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基层创建和工作的范围。四是改革形势的变化。随着 *** 的普及,信息传播途径更加广泛,职工接受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逐步增加,也更加透明,从而导致其思想意识的明显变化,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趋于多样化,给我们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二、立足实际,准确定位,正视新形势下基层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   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面对新形势,要做好基层支部工作,要正确认识基层党支部工作在生产经营中作用,找准自己的定位。一是正确处理好与行政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上级党委要注重为基层党支部更好的开展工作,正确处理好党支部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既要从舆论上做好,又要从行动上做好。另一方面,基层党支部自身在工作上围绕生产经营,服务生产经营,必须指导、支持、配合行政开展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具体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有效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正确认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与紧密围绕生产经营为中心开展工作的关系。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不是说支部工作要依附和局限于生产经营管理,而是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通过开展实施“政治优势转化工程”,引导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基层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正确认识参与本单位重要问题的决策与行政直接决策的关系。   三、有的放矢,结合实际,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基层党支部建设   1、不断学习,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个关键因素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一是提升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党支部书记的首要素质,不仅要有胜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而且要有政治上的坚定性,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二是提升党支部书记的知识素质,应具有较宽阔的知识面,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主要包括熟练的党务和政治工作专业知识,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术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和丰富,一方面靠不断的学习,另一方面靠工作实践的积累,不断的总结、改进和提高。三是提升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工作能力是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决定因素。因此,支部书记要重视自己的能力锻炼和提高。包括: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用人能力等。各级党组织建立和完善党支部书记持续培训学习考核机制,是提升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2、以点带面、结合实际,抓好支部班子建设。“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支部班子是基层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只有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党支部自身建设,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促进生产安全、队伍和谐有序全面发展。   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支部的整体素质。加强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打造一个目标明确、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决策工作的首要任务。而抓好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支部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抓班子成员政治理论学习上,按照公司党委思想政治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开展“潜力再认识,对标再分析,办法再创新,打造一流上水平”主题活动和“双亮”、“两深入,两心系”,“五星党员”评树活动为契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把上级的指示精神、要求在我们队全面贯彻落实,吃透精神实质,进而在各自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带动全队各项指标按照公司要求超额完成,并做到持久学,深入学,学以致用,切实增强学习实效,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的安排部署上来。   其次,加强支部班子团结,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班子团结是班子力量所在,是增强班子整体合力的关键,建立健全支部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的谈心通气制度。班子成员在工作中有分歧,要坚持到班子成员会上寻求共同点,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只有建立互相信任,互相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做到“政治上合格,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同时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听取职工的意见,自觉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促进工作的目的。   再就是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加强廉政建设发挥监督作用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在班子成员中重点抓好“三个教育”:廉政警示教育,预防犯罪教育,上廉政党课教育。开展一系列源头治理工作包括组织党员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上廉政党课,参加观看《廉政教育》等专题片,看后大家深刻反思、讨论,互相交流,谈观后感,谈体会,并形成书面材料,时刻警示自己。扩大民主,实行“三务”公开,自觉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树立了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机关干部下基层:干什么怎么干


  从机关走向基层,面对角色的转变、岗位的变化,干部下基层应该怎么干,干什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农村解决在同步小康进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同步小康建设步伐。  驻下来,树形象。干部下基层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下基层不是镀金,不是走程序,而是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沟通、“面对面”交流,为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干部下基层这项工作涉及人员多,群众关注度高,一定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工作中坚持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做违背群众意愿的事,不增加基层干部群众的负担。要切实防止弄虚作假,破除消极应付的思想,努力创造出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察民情,解民忧。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是干部在基层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干部下基层要利用这次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的好机会,和群众打成一片。通过采取开座谈会、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社情民意调查,记好民情日记,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对了解到的情况要准确分析、科学判断,提出合理建议,为基层发展谋思路、出点子。同时,要发挥在机关工作的文字写作、信息化办公等特长,对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方法,要总结提炼,宣传推广。  转角色,当学生。基层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无字书,是一道永远做不完的解答题。基层干部的丰富经验需要我们去请教,基层群众的生动实践需要我们去学习。干部下基层要本着学习的态度,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骄不躁的作风,带着对群众的真情实意和深厚感情,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情。万不可以“先生”姿态自居,工作伊始就指手画脚,乱发号指令,而是要甘当“学生”,不耻下问,求智于民、问计于民,尽快熟悉基层环境,打开工作局面。  勤思考,搭桥梁。基层工作,面对人民群众、处理具体事务的时候较多,有些问题解决起来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万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要期望值过高,遇到问题要勤思考、想周全,找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努力提高洞察事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对省、市机关部门比较熟悉,对项目报批程序比较了解,以及在机关工作时的人力资源优势,为基层干部当好桥梁,带着基层干部一起对接产业项目,有的项目不仅需要到市里对接,还需要到省里对接,因此一定要拿出锲而不舍的决心和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和韧劲。  量力行,办实事。干部下基层工作,不一定是要招商引进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项目,或是帮助发展一个大产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才算是帮扶。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从小事、平凡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真正让群众得到干部下基层带来的实惠。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一户极贫户实现脱贫,帮助成绩落后的学生成绩进步,这些都是帮扶的成果。  抓工作,促提高。干部下基层贵在实干、重在实效,要当好政策宣传员、致富信息员、技术辅导员和民生服务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干部下基层带来的变化、得到的实惠。基层是培养和锻炼干部的大舞台,要把参加下基层工作当成人生难得的机遇。要通过在深入了解基层实情中,增进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要通过在为基层办实事中,提高处理复杂矛盾、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通过在下基层工作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使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工作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  (作者系遵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如何发挥基层干部的"三大"作用


  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中起到了战斗堡垒的作用,基层干部是政策、路线、方针贯彻落实的根本,优秀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仅是缓解党群、干群关系的“润滑剂”的作用,也是缩小三大差距,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助推器”,更是实现和谐社会的“稳定器”。  发挥基层干部“润滑剂”的作用,关键在于提升能力和素质。基层干部的能力体现在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的困难,有思路,有方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很多时候基层干部由于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问题,没有正确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有失公平,激发了很多矛盾,更没有把矛盾解决在萌芽阶段,致使一些地方出现了干群冲突。笔者认为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把实事办好,好事办成,从而减少和预防各种矛盾冲突的发生,真正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发挥基层干部“助推器”的作用,关键在于克制精神懈怠和消极腐败。基层条件往往比较艰苦,要对应的上级部门多,工作错综复杂,而且待遇不高,往往基于不能提拔,很多时候基层干部都在工作上懈怠,在精神消极,在作风上腐败。殊不知,现在正是社会经济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如果不很好的处理好精神懈怠和消极腐败的问题,就会火上浇油,加速激发社会各种矛盾,影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要坚决打击基层部门庸懒散作风,严厉查处 *** 问题,坚决革除“太平官”和“贪官”。让基层干部摆正心态,转变作风,才能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发挥基层干部“稳定器”的作用,关键在于打牢群众基础。基层干部是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党员干部,往往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是看在眼里的。一些基层干部往往借助手中的权利,对群众“指手画脚”,遇到问题相互推诿,苛刻群众,吃拿卡要;一些基层干部喜欢坐在办公室指导工作,不愿深入基层调研,没有下基层、下村、走访群众的习惯,上级要求下来,往往都是走形式,完成任务;一些时候慰问贫困群众,人到了,慰问礼品到了,但是心没有到。这些都是脱离群众的真实表现。打牢群众基础,关键还需要基层干部对群众有感情,以真情帮助群众,群众打心里高兴,才能从心里敬佩。大兴基层干部求真务实和接受群众批评之风,才能真正转变职能,打牢群众基层,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如何改善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的执政之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并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总结。 我之所以选择《如何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一课题,主要考虑到舒家坝镇有丰富的本课题研究资源。其一,舒家坝镇是宁强县城较近的集镇,群众的思想及信息比较灵通,因此群众对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和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要求很高。其二,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调整的较快,我镇各种矛盾凸显,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中遇到了以前从未碰到过的复杂多变的多种利害关系和社会心态相互交织后形成的尖锐棘手的社会矛盾。其三,舒家坝撤乡并镇及2013年税费改革以来,广大党员干部主要工作就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长期以来,积累了一些在复杂环境下做群众工作的成功经验。其四,今后,舒家坝镇将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做群众工作将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我们必须作些前瞻性研究,指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我认为探索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问题是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长远的现实意义,开展这样的课题研究有重要的价值。为此,我们本着运用基础理论指导,通过现实素材分析,寻找和发现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手段这一目的,深入地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当前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将持续面临的矛盾 (一)一些干部责任心不强与群众对 *** 过度依赖引起的矛盾 从我镇实际来看,一部分干部存在着群众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化,缺乏体恤民情的情感基础,在做群众工作时常常自以为是,作风不深入,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充分,作决策时习惯于下命令发指示,从来不认真倾听一下群众的声音,给群众造成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拉大了与群众的距离。还有些干部精神状态低迷,工作效率低下,群众办事过程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推诿、扯皮、消极”现象依旧存在,对待工作只求形式不求实绩,只求虚名不求口碑,往往只是追求短期利益,而置群众的根本利益、基本需求于不顾,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而群众对建立一个高效、公正的 *** ,树立公正、廉洁、高效的党员干部形象的愿望却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群众对 *** 的过度依赖缺乏对自己角色的准确定位,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有问题产生、有个人利益得不到解决都责怪 *** ,享受权利越位,承担义务缺位,有事没事找 *** ,有理没理找 *** ,严重威胁着干部群众相互理解包容的法理基础,导致了干群情感淡化。 (二)部分干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对等引起的矛盾 目前的干部队伍,本身起点相对比较高,而且新录用的工作人员大都是科班出身,再加上这几年培训力度的加大,在知识层次方面提升比较快,而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做群众工作能力则需要有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一些年轻干部总感到不能学以致用,出现了一些浮躁思想。甚至还出现了“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特别是在形势发生变化,群众工作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和领导则表现出缺少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缺少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面对群众,往往照本宣科,或三缄其口,或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致使一些群众出现 *** 。譬如低保问题、建房指标问题、生活困难救助问题,群众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 *** 制订的政策也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往往是群众的“合理要求”和 *** 的“合法政策”之间发生激烈碰撞,而且部分群众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只有通过 *** 等非常手段,个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才能得到解决。在这类事件的处理上,基层领导干部往往陷于两难境地,不敢碰硬、缩手缩脚、瞻前顾后。面对上级,缺少讲真话讲实话的勇气,不敢把真实情况向上级汇报。坚持原则害怕 *** ,不坚持原则更害怕 *** ,乡镇的维稳压力不堪重负,有苦难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之际,要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要求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以下几种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是要具备在群众中树立自身威信的能力。影响力是一个党员干部个人魅力的集中体现。一个党员干部自身素质高,形象好,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能够带领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在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做好群众工作,缓和干群矛盾,要求党员干部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个人魅力,在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威信。首先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将传统观念来一个彻底转变。在思想、人格、品德修养方面补充、积累、更新知识面,增长才干,提高技能,积累经验。在创造业绩方面,努力学习,狠下功夫,多行修炼,不断增强个人魅力,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其次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来感召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最后要不断加强自我改造,要切实维护团结,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既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广泛集中群众智慧,形成精诚团结,合力干事的工作氛围。 二是要具备在学习中提高实际工作方法的能力。如何驾驭复杂局面,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会不会为群众办事,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法。长期以来,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基本上是通过干部自身进行摸索和领悟,凭老经验、老方法做群众工作。缺乏对他们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许多年轻干部更是缺少实际工作的经验,再加上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局面、新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对以往所掌握的知识及时进行更新,不会灵活处置、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因人而宜、不会因户施策,往往导致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出现措施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必须要进行“系统而不是零碎地、实际而不是空洞地”学习,努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结合我镇实际及当前农村工作形势,来研究新形势下,特别是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生活民主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中不断的总结和思考。通过学习,不仅要对先进积累加以吸收,还要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新工作中去,逐渐掌握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艺术和技巧。 三是要具备对事物的预见判断能力。如何科学地对事情发展的趋势和变化进行预测与判断,及时把握发展的方向,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做到处理问题时有条不紊是做群众工作的难点。有不少党员干部往往觉察不到事情的进展方向,缺乏对将要出现的情况的正确认识,也没有及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结果导致矛盾的更加激化。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提高审时度势的能力,必须全盘在胸,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形势,科学地把握农村发展的新趋势,吃透镇情、村情、民情,善于在普遍联系中总揽形势发展的大局。从政治上、政策上、战略上认识和思考重大问题,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纷繁变幻的现象中看透本质。最后要学会果断决策,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存在矛盾的有效方法和措施,要强调方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保证矛盾的及时化解。 四是要具备对上对下的沟通能力。目前的基层党组织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既要直接面对群众,又承担着执行上级党委 *** 政策的任务。如何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上级的相关政策,又要在实际工作中保证群众的利益不受到损失,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要具备一个上下沟通的能力。“对下”要畅通民意渠道,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特别是结合“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和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采取群众评议干部、问卷调查、个别走访、个别谈话等方式,保证群众有说话的地方。将合理的意见和集中反映的问题认真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对上沟通,党员干部要具备一定的胆略和勇气,同时也要掌握做参谋、提建议的技巧、方法。将基层的情况、群众的想法及时向上级反映,为领导做好参谋,使上级在制订政策时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一定要防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现象出现,不然会导致党的各项政策“热在上面,冷在下面”,群众不理解、不拥护、不支持,会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具备随机应变的决策决断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就越处于易发、多发、高发的态势。这些矛盾产生的背景和激烈程度各不相同,若用老观念、老方法来做群众工作,凭老经验来处理新问题,往往事倍功半,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反而会更加复杂化和扩大化。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学会随机应变,要根据矛盾的特殊性,结合实际,灵活处理。首先要具备一定工作胆魄,特别是在处理突发性事件中,要沉得住气,保持清醒的头脑,方法运用要得当,处置要得体。其次要运用一定工作策略,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开动脑子,真心实意与群众做朋友,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最后要掌握一定工作方法,特别是涉及到土地安置、征地拆迁和环境保护等目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时,不能简单的靠硬性规定来执行,通过宣传、教育群众善于摆事实、讲道理,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使群众听得明白、听得进去,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三、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对策和措施 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不仅需要我们继承原有的成功经验,也需要我们直面新问题,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在实践中掌握新的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基于此,我们从工作机制和思想上、方式方法上,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一)从体制、机制层面间接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看,它是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基本保证,可想而知,面对一个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和机制极不健全的管理状态,即使干部有较强的做群众工作能力也难以全部发挥。因此探讨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问题,应该把它放到体制、机制这个大的系统里。我认为健全体制、机制功能,能够间接地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1.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在群众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做群众工作的之一线,许多问题和矛盾具体而不可回避。上面一条线,下面一根针,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十分重要。目前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承担的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大力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提高影响力,真正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其次要选拔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基层组织的带头人,为基层组织注入新的活力。第三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基层组织管理制度和上级支持基层工作制度体系,如完善村干部管理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结合“争先创优”、干部下基层和群众评议科长等活动,锻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最后要获取基层群众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支持,要加大群众对基层组织工作的知情权,在群众中建立起一种归属感,保证群众工作顺利开展,落到实处。 2.提升社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补充作用 利用党的外围组织(如群团、妇联组织),发挥党的核心作用,是我们党的建设在革命时期的传统经验。首先要加强对群众性社会组织的领导,将单位党组织工作寓于社团活动之中,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拓展社会组织发展需要的空间,提供社会组织生存的制度保证,不断引领社会组织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壮大。其次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等手段,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发挥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村级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3.增强法律法规及管理条规在群众工作中的刚性作用 要保证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行为“过硬”,关键是严格各项法律法规,在工作中把握好“合法”原则。也就是说,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要严格依据法律,都要用法律这根“准绳”来衡量一下。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法,虑必及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增强依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处理各项事务过程中时,要把握好严要有据,宽要有边,硬要有度,软要有界,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要把过去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命令式”的习惯转变过来,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样,在法律条规的共同约束下,要教育引导群众的各项行为也要守法,不能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原则,以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保障大部分群众的合法利益,一旦出现部分过激群众乘机捣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现象,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和程序予以严肃处理,以此提高群众的守法意识。 (二)从个体层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做群众工作的最终执行者是党员干部个人,面对农村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在看到客观条件制约的同时,更主要的还要看党员干部主观上有没有对目前做群众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一个清醒的认识,有没有掌握作群众工作的本领。在新形势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六个途径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1.从思维和潜意识角度,提高党员干部思想上对农村工作的重视。思想意识对人的言行有着明确的指向作用。从这一点出发,建立干部增强群众观念和恤民观念的引导机制。利用强大的宣传优势,使执政为民的理念进入党员干部思维的深水区,达到条件反射效果。利用强大的组织力量,使党员干部与群众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与体验的机会,在亲身经历中增进关爱群众的情份,自觉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通过多种手段的引导,用真心真诚、感情热情来感召群众,吸引群众,凝聚群众,坚持用政策解疑心、用保障稳人心、用解困感人心、用真情换真心,多办人民群众想办、愿办、盼办而又自身无法办到的事情。 2.从言行和举止角度,提高党员干部工作的感召力。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主要体现在言行和举止上,要规范干部的言行,从这一点出发,建立干部工作以服务为落脚点的导向机制。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逐步淡化官本位意识,扭转实际存在的“主”、“仆”颠倒的现实社会状态,在长远政策,制度的制订上要有使干部成为真正“公仆”的导向力量,建立检验领导干部言行结果的信息反馈和考核机制,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指导。严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使干部每年的工作落脚点都能放在如何对群众服务的更好上面。通过这样的指挥棒,使干部的工作作风,态度不断朝群众高兴、满意的方向转变,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从而形成密切的干群关系。 3.从方法和工作效率的角度,提高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的思维习惯、工作方式方法对工作效率有时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习惯了“压”和“拖”两个字,最终导致矛盾激化或导致矛盾升级。从这一点来看,不管哪一类个性的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都应该把握“快、缓、动、静”四个字,这四个字就是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定局的抓点。“快”主要是指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碰到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解决要快,在碰到复杂矛盾化解时机成熟时,处置要快。“缓”就是要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掌握时机,在有些问题处理上,不能心急,要放一放、缓一缓、冷处理,有些是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解决,急于求成反而解决不了。“动”主要是通过言行举止树立威严,特别是应该理直气壮的时候,就要敢于碰硬,该坚持原则的时候就要秉公办事。通过干部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或表达当前工作就应该这么做,不应该因受到外界任何干扰阻力而停顿下来。“静”主要是要有耐心听取群众的心声,充分保证群众表达想法渠道的畅通。不能用老的“通不通三分钟”的办法,还有在群众有过激言行时,基层党员干部这个时候要冷静,沉得住气,控制得住局面。 4.从能力和公信角度,提高年轻党员干部提拔使用力度。要坚持在实践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结合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他们的聆听能力、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那些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敢于提拔使用,把他们放到领导岗位、艰苦岗位、关键岗位接受时间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水平,让年轻干部真正感受到“有为就有位、付出就有回报”,充分调动年轻干部谋事、创业、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5.从交流和沟通的角度,提高党员干部角色转换的创新能力。做群众工作中,干部要充分运用交流与沟通的技巧,做到角色经常切换。首先是要掌握丰富的群众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表述政策规定,与群众交换意见。其次要善于揣摩群众的心理状态,善于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阶层、群体的心态。第三,善于向上沟通,要有反映真实情况的勇气,有效争取上级的支持。第四,要完善自我,增加人格魅力,使干部能走进群众的心里。通过个人的影响力来引导和动员群众,使群众能心悦诚服地服从你的指挥,真正地拥护你。基层党员干部作群众工作能力的提高既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又决定于自身主观的努力,非党员干部个体所完全能为,也非党员干部所不能为,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人才造就工程,需要组织上为他们配置相对丰富的机会资源,也需要组织上给予他们适度的任职压力,从而使主客观因素都能调集到有利于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提高的方向,成就基层党员干部,也成就我们的事业  

领导干部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内容是什么


  领导干部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内容是“了解社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力解机制束缚、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促进机关执行力提升”。  具体活动内容有:  1、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围绕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是否真正落实、是否符合基层实际、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市民群众对工作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等重点、热点、难点,深入街道社区和系统基层单位走访调研,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提出解决办法。走访调研期间要安排一定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听取群众诉求,化解矛盾和隐患。  2、扑下身子,倾听民声。在下基层点调研前,要对点上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带着诚意、带着方案到基层。走访调研期间要坚持“身到、情到、心到”,通过走进基层工作现场、走进执法一线,积极主动地融入群众,从中体验基层群众的生活状态,深入了解他们在管理和执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解决。结合局系统以“双结对”为载体,开展的“联系市民、服务百姓”和“牵手行动”等为基层解决问题、办好实事的主题实践活动,每位局领导都要联系帮扶一户困难群众家庭。  3、结合业务,提升实效。在履行部门职能上出实招、求实效,帮助基层重点排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以扎实的工作态度推进实事项目落实,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推动机关执行力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