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体会

自己应该像姥姥那样,把自己所学的当成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像姥姥那样,把自己学的多练,直到练的熟能生巧。这就是文章给我的启示,做什么都不能放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且要想自己能成功,能把事情做到熟能生巧。

读后感:

《姥姥的剪纸》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也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文章写得活泼生动,蕴含着作者对姥姥的喜爱与思念。

刘广祥老师在上这一课时,解读文本之深之细让人折服。通过两个“普普通通”突出姥姥剪纸材料很简单,与“无所不能”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中发现了什么?从而明白了猫与虎之间,公鸡与母鸡是相似的动物又有细微的区别,这样更能体现姥姥的技艺高超。并引导学生仿写出“剪鸭像鸭,剪鹅像鹅。剪只孔雀能开屏,剪只凤凰飞上天。”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

李老师的教学富有机智,注重学生对文本的体悟。在他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用一个“拴”字表达了姥姥对“我”的疼爱,学生通过深入研讨课文中的句子,以情传情。这样学生就深刻体会到姥姥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才会让“不管我走多远,走多久……”的顺理成章。

李老师的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