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大学生
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记得当天一起床刷朋友圈,第一条看到的就是上面这张图。接下来继续翻阅,可想而知几乎整个朋友圈都被《穹顶之下》刷屏了。且舆论基本都是说支持的。那时候我还没有去看这个视频。可能是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贬低,所以心里对这篇报道隐约是不看好的。今日下午闲来无事,翻看微博就点开了这个视频。一口气看完了第一遍,脑子里突然冒出应该动笔去写点什么的想法,然后我又开始看了第二遍第三遍。于是乎,关于剑心所写的内容,在我看完全篇报道后,只能对这个人产生鄙夷之情。他偏不关注整个内容的中心点,转而从娱乐的角度去点评它,偏偏还这么多的人去转载。我有点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想了想,有了个比较偏激的结论:有时候在大多数意见一样的情况下,人的眼睛就会首先想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我承认视觉疲劳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可能是希望用此来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此人正是利用大家的这种心理特征来吸引眼球。
“一个人,别说人了,一个活物应该这么活着,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的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能感觉到那个碎雨的那个味道,又凛冽,又清新。秋天的时候你会想,跟你喜欢的人一起,就一个下午什么都不干,懒洋洋的晒一会儿太阳。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块出门,雪花飘下来,她伸着舌头去接的时候,你会教给她,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妙。”在听完柴静这段讲述,大自然的美好在我的脑海里无限放大。我去过云南,去过西藏,去过中国很多美丽的地方,同时也去过山西,去过北京,见了很多城市的施工现场。起初,这两幅对比图在我心里刻画的并不是那么的明晰,但是今天,此时此刻,看完了柴静对雾霾的报道。总是禁不住的想起那充满绿色的,令人舒畅的大自然的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