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按什么顺序写的

整体→局部→个体→视觉→听觉

保护灰椋鸟←(环境 生态)

数量多→ 壮观→ 排空而至→ 劳动的力量

情感:(没兴趣)→(有兴趣)→(惊叹)→(赞美)

在“灰椋鸟”前画一个箭头,连上“数量多”

在“劳动的力量”后画一个箭头,接上“生态”

《灰椋鸟》是一篇徐秀娟的散文,被列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6课,具体在137-140页,本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徐秀娟(1964~1987)女,1964年10月16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满族渔民家庭,一个养鹤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小时候常帮着父母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1987年9月16日,为寻走失的天鹅(因受伤被保护区救下的)溺水牺牲,被追为烈士,誉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另外,徐秀娟烈士也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中的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的女孩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