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段落大意

第1段,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名已无人知晓。他“病瘘”而驼背,相貌不如常人,却名闻乡里,以致有绰号流行。称他为“驼”,是指其病而为号,并不雅,但显得很亲切。最为难得的是,驼竟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也这样自称起来。

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也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第2段,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

乡在京畿,名曰丰乐,颇有些传说色彩。作者先说橐驼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再说他身手不凡。说欢迎他的人,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一是搞观赏游玩的(精神方面),一是种树卖果的(物质方面)。这两种需求所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橐驼技术的全面。

说他技艺高超,点出了两个方面。一是他种的树不怕“移徙”,有“树挪活”的神奇;二是他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最后,用“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点染一笔,更增加了玄妙气氛。

第3段,橐驼谈种树经验。

面对好奇的询问,橐驼化神奇为平易,用谦和的语气娓娓道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是总括种树经验,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在这以下,从几个层次上作了具体论述。先谈“木之性”,从理论上进行说明;次谈种植方法,从实践上进行总结。

然后中间插入议论,重新强调了顺其自然的观点。接着,又从反面申述,批评“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的做法,特别指出顾虑重重、过于用心的危害。最后,以“吾又何能为哉”发为感叹,在自谦中再次表明“种植之术”并不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