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200字作文

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结尾一句是“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东的近旁。”这一句乍一看有些突兀,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活在近旁而不是生活在其中?其里?为什么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仍然有人。

20世纪初的斯文∙赫定作为“藏北第一人”心满意足地永远归去,后来的旅行家们,也都梦想着征服这一片高原——极寒之地,但他们全都更加来去匆匆,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正如作者“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东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只有膜拜,何来征服。

那样一代代的旅行者其实也是那些活在各拉丹冬近旁的人,但他们也仅仅是活动在“近旁”,他们无法占领威严的雪峰。在作者眼里,自然可以面对大家的恳求而不为所动,人类在自然面前只是巨大的冰谷里的一列小小身影。世界那么大,而人类如此渺小。

正是感受到自然的无穷大,人类的无穷小,所以马丽华怀着虔诚的膜拜,被眼前之景迷得如痴如醉,甚至甘愿“碰巧那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这就是作者的近旁观,值得我们思考。

在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曾妄想征服地球。我们砍倒树木,屠杀动物,用战火席卷世界,填平海洋,炸毁丘陵,用钢筋铁泥的大楼覆盖成片的绿;将卫星发射上天,俯瞰着整个地球。自以为成功了而沾沾自喜,将地球当作自己的所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