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83段续写

《荷花淀》是孙犁1945年创作的。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在平汉路西的山里工作,听到从冀中平原的同志向他讲过两个战斗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这个素材触发了孙犁的创作灵感,1945年,在延安便写成了《荷花淀》。

第三部分(第六十二至第八十四段),是水生嫂助夫杀敌,是小说的高潮。作者不是用一般小说的写法来写战斗,而是用散文诗的笔调来描写。常见的小说写法,总是要比较客观、具体地描写敌我双方打仗的情况。而作者却通过这些妇女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来着笔。作者的笔随着小说里女主人们的船摇进荷花淀,开始记录当时人物的视觉和听觉:她们看见的是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听见的是“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交火以后,对敌人几乎一句话也没有写。作品正式展开描写的,是妇女所想到的、所听到的、所看到的。这完全是人物的感受。有力地表现这些妇女转惊为喜的紧张、愉快的感情。通过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来描写,这是诗歌的写法,它有利于渲染和加强感情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