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了解千里马的遭遇,认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3、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明确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了解千里马的不幸遭遇,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认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让学生背诵周敦颐的《爱莲说》,回顾“说”的文体特点。

那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韩愈的《马说》,看文章谈论千里马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呢?

二、诵读悟情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熟悉了《马说》文意及重点字词,今天我们再次走近韩愈笔下的千里马,了解它的悲惨命运和不幸遭遇。

1、首先同学们齐读课文,寻找文中的千里马的特征。

预设:

千里马,有日行千里的才能,文中提到“一食或尽粟一石”。

2.自由朗读课文,逐段找出文中千里马的不幸遭遇和不公正待遇的语句,并从中体会作者融入字里行间的情感。

预设:

(1)请找出第一段千里马悲惨遭遇的语句。

生:“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写了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的赏识,它只能和普通马一样屈死在马厩里边的不幸遭遇。

师:大家体会其中的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更好的读出作者在其中的情感呢?

生:才能埋没,屈死在马厩里。虽然句末是句号,但是陈述语气中应该读出沉重而惋惜的感觉。

师:非常好,那请这位同学给大家再来读一遍,体会作者的惋惜和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不平之感。(师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出句子语气。)

小结:千里马命运之不幸,结局之悲惨,也许并不是这两句话能够写完的,我们从句末的语气词“也”在这里读出了作者的不平和惋惜之感。

(2)第二段哪里还写到了千里马的不幸遭遇呢?

生:第二段“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里写到千里马因为吃不饱,所以它的才能没有办法施展,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愤怒。

生:第二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因为吃不饱,力气不足,无法施展特长,所以和普通马在一起的时候,它都没有普通马的表现好,所以就不要想要求它能日行千里了,表达了对给予它不公平待遇的食马者的谴责。

师:大家注意最后一句话的句式,这是一个反问句,大家一起朗读第二段最后两句话,读出反问,并体会“也”在这里表达的作者的愤怒和谴责。

(师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出句子语气。)

(3)从第三段找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体会情感。

生:第3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生:“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两句一个感叹句,一个反问句,更能说出千里马的委屈。

生:这两句一个反问,一个感叹,就说明了现实不是无马,而是食马者不知马。是对食马者的讽刺和对千里马不公平命运的申诉。

3、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千里马那不幸的遭遇和悲惨的命运。千里马这不公平而又悲惨的命运是谁造成的?它该怨恨谁呢?

预设:

生:怨恨食马者,因为课文第三段写到了,因为食马者不懂马,不知马才使得千里马遭到了这些不公正的待遇。

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给第三段加上人称词,让千里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为自己的命运进行申诉。

生:你策我不以其道,你食我不能尽其材,我鸣之而你不能通我意,你却说天下无马也,其真无马耶?

生:你拿着鞭子却不用正确的方法赶我。你喂养我,不能使我施展才能,我鸣叫你却不懂我的意思。你拿着马鞭站在我的面前,却说天下没有好马。真是悲哀呀!难道天下真的没有好马吗?

(师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出句子语气。)

三、再读悟意

隔着遥远的时空,我们仿佛听到了千里马那无奈而又忧伤的叹息。

1.再次齐读课文体会,《马说》仅仅是为了说马吗?

生:借千里马其实说的是和千里马有同样遭遇的人的命运和心声。

2.知人论世,了解寓意。

(展示韩愈的主要成就和他早期的坎坷遭遇)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韩愈和千里马遭遇一样:有才能而不被赏识认可。

3.同桌之间交流讨论,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结合作者资料,说说文中的千里马、食马者、伯乐都是当时社会的哪些人?

现状:

千里马难千里——(人才);

食马者不知马——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不常有——发现赏识人才的人

4.思考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感和写作目的是什么?

生: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讽刺,以及渴望伯乐来发现人才的愿望。

师总结:习总书记说过,人才是社会建设的第一资源,是富国之本,要想把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四、讨论明理

讨论:在现在这样一个文明、开放、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你如果是千里马,如何获得他人的赏识?

生:积极主动寻找伯乐,展示才能,获得赏识。

生:踏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自会获得赏识。

师总结: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老师希望你们都努力学习,让自己成为一匹真正的千里马,为我国社会事业做出贡献。

五、作业设计:

课后习题,结合本文,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发表对人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