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见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好生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地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在教学时,我抓住了时间和关键词(每一次进园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让学生练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抓住“我”心理活动,让学生找到作者想要说的话,但是在春天的时候,作者的心情孩子们找不到,但是有个聪明的孩子,找出了“欢天喜地”,此时就有孩子快速地反映出来,这不是写作者的,是写蜜蜂的不算,孩子们可能不能理解,我借此提出疑问,吊足孩子的胃口,让他深思,有的孩子也能明白这是作者的心情,但是说不清,在此我举了个例子:假如你现在考了25分,此时你再去果园,你会有什么感受?是的,你会烦,而为什么此时,作者会看出蜜蜂欢天喜地呢?切入写法,借物抒情,指导孩子学会使用这种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