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怎么备稿

一、说教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四篇现代抒情诗。本单元目标意在让学生把握现代诗歌的意韵,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这首诗是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出生后,以4月天为喻细致描绘了春风 春光 云烟等一系列美好的意象,抒发了对儿子出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他未来人生的美好祝愿。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九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积累过许多诗词知识,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学生对意象的选取以及诗歌的内涵还是较难把握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充分感受诗歌的美。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在研读新课的要求,阅读文学作品时也有着情感体验说感知文章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三维目标三方面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新月派诗歌“三美”主张,把握诗歌内容

2.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角度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3,理解作者隐藏在文字下深沉的母爱,体会生命的美好。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的目的所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学中理应灵活处理多种教学方法,因此,我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提问法,点拨法的教法与学生诵读品味法、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的学法结合起来,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我紧扣课标,设置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一堂课的第一锤应当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吸住。。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将以谈话导入,有一位女诗人去世后好友金岳霖邓以蛰曾在她的追悼会上这么一副挽联,作为她人生最美丽的注脚,'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上联赞美其才华,下联引用她一首诗)将她形容为万古以来,在人间出现过最美好的四月天,同学们知道这位女诗人是谁吗?这首被引用的诗篇又是哪首呢,顺势导入本课,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知人论世

多媒体出示作者的生平简介,作为新月派诗人,主张新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了解本诗的写作对象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生儿。此举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为后文深入赏析诗歌奠定基础。

(三)品读诗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首先我将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积累自己最喜欢的句段。之后播放名家朗诵音频,注意停顿与重音,最后让全班齐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此举能帮助学生初步熟悉课文内容。

(四)感受诗意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小组合作讨论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学生可能刚开始并不能很好去把握诗歌内容,因此我将引导学生抓住每节诗歌的精彩词语进行扩写,如第一节可以抓住风,轻灵,光艳,交舞等词,概括为爱如春光风舞图,具有光艳轻灵的特点。之后学生便能顺势概括出之后的小节内容:爱如风烟星雨图,具有柔和恬静的特点;爱如月夜花开图,具有鲜艳庄严的特点;爱如雪后新绿图,具有柔软纯洁的特点;爱如花开燕语图,具有希望温暖的特点。此举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为后文赏析诗歌作好铺垫。

(五)品味诗情

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林徽因在创作中自然也会体现诗歌的三美主张,所以我将带领学生去品读分析。

首先,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本文的绘画美,但同时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选取的色彩,如鹅黄,绿,白等词,表明本文注重对明丽色彩的运用,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图画。

对于本诗的音乐美,学生很快便圈出有许多双声叠韵如云烟,鲜妍,轻灵,娉婷等;以及每节第1行,第3行尾字押韵如天、变、烟、前等都押ian韵,表现出全诗节奏整齐,韵律和谐的特点,甚至于首尾句相呼应,以致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美感。

但学生对于本诗的建筑美还比较陌生,因此我只稍稍点拨学生只要明确诗歌的分节特点,全诗一共5节,每节三句,字数和句式匀称整齐,从诗形上看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产生视觉上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

最后我将继续让学生思考,如果从别的角度去体会本文的语言美,又该如何品味?启发学生从感官描写的角度发散思维,了解本文有视觉描写黄昏 云烟 花开;听觉描写笑响、呢喃 ;触觉描写 风软,都表现出诗人细腻真挚动人的情感,同时我将继续补充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联系本诗的写作对象和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表现出诗人对儿子到来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他未来人生的美好祝愿。

(课堂小结:这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将人生的春天与天地间的春天联结起来,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作业布置

为巩固所学,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将请学生仿照本诗的手法,创作一首有关母爱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