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教学过程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花的学校》通过用一幅幅画面展现了儿童新奇的思维世界。在儿童眼中,雨后绽放的多彩之花,成为了地下学校的孩子。通过展开想象、抓关键词句、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新鲜感和母子情深。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重点是本册书第一个多音字的引导学习。例如:“假”。可依据意思在具体语境中加以区分

字形方面:依据结构归类识字。本课认读字除了“假”,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字义方面:借助工具书讲练结合识记“罚”,借助图片字理理解“笛”。

(2)写字

本课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重点是归类观察,重点写好“草字头、月字底和舞字中间四竖等距并向中心聚拢”。独体字1个,为“互”。左右结构6个,为“狂、假、所、够、猜、扬”。其余字为上下结构的字。“所、够”左右同宽,“舞、臂”上下同高。“舞”上半部分最后一横最长,上半部分中间四笔竖等距并向中心聚拢。“臂”上半部分略偏,长撇盖下,整个所有横画平行。

2.阅读理解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花的学校》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优美特点。

②语言特点分析

文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首先描写了下雨时花孩子们在草地上舞动的情景。接着想象关上门做功课的花孩子们的情景,雨是放假的铃声。最后描写花孩子学们着急赶回家,拥抱妈妈的画面。课文中想象丰富,并有大量“有新鲜感”的词句,适合同学们在课文学习中朗读、学习、积累和运用。

(2)课后习题分析

①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能力导向:联系文章和生活整体感知、提取信息。

通过抓住“一群一群”“突然”“跑”“”跳舞“狂欢”等词,体会作者用拟人句子的方式突出花儿多、开得快、生机勃勃的特点。训练有感情的朗读。前半句读出欢快的语气,后半部分读出急切的语气。

教学策略与方式:抓关键词,以读促悟,情感朗读指导。

答案要点:我通过抓关键词“一群一群”体会出花儿很多,我要把花儿多的特点读出来。其他关键词同上例。

②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能力导向:提取信息、形成解释。

教学策略与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拟人的表达方法,顺势而导。想想画面,以读促悟。第一句加点部分写出了东风的文荣,欢迎花儿们的到来。第二句加点部分写出了风很大、雷很响。

答案要点:我通过“吹着口哨”一词体会出风很柔和,我想去吹吹风,花儿们也想吹吹风,我要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其他关键词同上例。

③“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能力导向:形成解释、实际运用。

教学策略与方式:问什么答什么。引导孩子们发现美、表达美。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乐于表达。

答案举例。我喜欢这样的表达。这个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下雨后花儿们能吸收足够的营养绽放最美的花朵。我也想试着写一写。“清风一吹,他们就睁开了双眼。”“蝴蝶一来,他们便跳起了舞蹈。”

3.积累、表达板块

(1)积累部分

文中语言生动形象,便于积累。如:“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优美的语言。

词语可以引导学生归类积累。一是用词语描述画面:如“阵雨、荒野、绿草、跳舞、狂欢”,二是创设情境积累“狂风、急急忙忙、双臂”等

(2)表达部分

课后练习题目可以引导学生规范语言表达。例如:

第1题的参照语言表达范式:我通过抓关键词体会出花儿,我要把的特点读出来。

第2题的参照语言表达范式:我通过一词体会出,我想去,花儿们也想,我要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第3题的参照语言表达:我喜欢这样的表达。我也要试着说一说:“清风一吹,他们。”

4.综合学习板块

整理课上10几位同学课后第3题的语句小练笔,把他们排列在一起,变成一首美丽的散文诗吧,再为它起一个美丽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