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采用了什么结构

赵州桥的结构 :主拱由28道相互独立的拱券并列而成,建桥时先砌中间的,再砌两边的,每道拱券宽约35厘米,每石长度不同,自70厘米至于109厘米不等,各块 条石 之间用二个“腰铁”相连。每条拱券坏了可单独修理,因外侧的拱券易风化损坏,明代时桥西侧的5道拱券塌落,在明清时重修(没有修复记录,可明显看出与中间的石料不同),1955年对东侧塌落的5道拱券进行了重修。中间18道拱券还是隋代建筑的。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不仅设计独特,而且建造技术也非常出色,在我国桥梁史上有许多创新和贡献。它主要表现在:

一是采用坦拱式结构,改变了我国早期拱桥半圆形拱的传统;

二是开敞肩先河,把以往桥梁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敞肩拱,即在大拱两边各设两个小拱,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三是采取单孔长跨的形式设计,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一项空前的创举;四是合理选择桥基址,设计了独具特色的桥台;五是桥台系低拱脚、短桥台、浅桥基…..同时,为了保护桥台和桥基,李春还在沿河一侧设置了一道金刚墙,使金刚墙和桥基以及桥台连成一体,这增加了桥台的稳定性和基址的牢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