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800字书评

1、在舒婷的《致大海》中,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诗中阐述的主旨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诗人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诗人自己的心。

2、诗人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多次排比和反复,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大海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另一方面则暗喻了生活就像大海一样变幻莫测,波涛汹涌。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把黑暗放下就是光明,把损失放下就是收获。面对现实生活,诗人希望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的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诗人有勇气直面痛苦,有信念解决困难,有梦想塑造未来。人们在生活中,要有思想和品格,要有头脑和智慧——在面对坎坷的时候,首先要有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去承担它随之带来的痛苦,其次要有决心、毅力和智慧去化解困难。最后,要有一颗自由的心来储藏回忆,感恩这一切的磨难给人们带来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灵魂,以及经历坎坷后的从容气质。

3、这首诗,澎湃的感情化作诗意,理智的思考蕴藉其中。作者对人生、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加上流畅的情感述说,使其达到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

4、在诗中,普希金尊称拿破仑是“一处峭岩”,称圣赫勒拿岛上拿破仑的墓地是“一座光荣的坟墓”。1821 年5 月5日拿破仑去世,普希金得到这个消息后,思潮起伏,于6 月18日创作了著名的抒情诗《拿破仑》。诗中,普希金公正地谴责了这位给人民“留下了血腥的记忆”的“被判罪的君王”,揭露了他曾作为“暴君”的“贪得无厌”和“出奇制胜的凶残”。

5、但更为主要的是,诗人以深刻的历史理解咏叹了拿破仑的历史贡献,回顾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诗人崇敬地称拿破仑孤寂的死是“伟大的人物明星殒灭”,称他“赫赫英名”的“不朽之光却在闪烁”。

6、诗人站在历史发展的致高点肯定了拿破仑对俄国和世界历史的重大意义,拿破仑曾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入俄国,激发起俄国一代年青知识分子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的革命热情,推进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仑》诗的最后称“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这也正是普希金在《致大海》中歌咏拿破仑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