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教案一等奖

1、知识目标:熟读背诵默写,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2、能力目标: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屈原和渔父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不愿同流合污,宁愿“伏清白以死直”的伟大人格。

4、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课本注释,疏通文意,找出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5、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

《渔父》的写作背景,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大约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的。《渔父序》在末尾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为楚人因怀念屈原而收集整理屈原之诗词互相传赠。这说明《渔父》在秦汉以前已经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