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悯是人的天性层次结构

《悲悯是人的天性》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引论,提出问题,阐述自然状态中人的原始的品性,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本论,分析问题,从批驳错误观点和展开正面论证的两个层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第四段),结论,解决问题,总结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本文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本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本书里,卢梭已经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