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准确、严密、清晰地表

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2、运用逻辑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逻辑知识辨析病句。

教学难点

运用逻辑知识辨析病句。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语文学习中,语法研究的是怎样把话说通,修辞研究的是怎样把话说好,而逻辑研究的则是怎样把话说对。一个人的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就会清晰、流畅;思维混乱,语言表达往往词不达意、前言不搭后语。逻辑和语文学习的关系确实密切。今天,我们就学习必修4 梳理探究部分《逻辑和语文学习》一课。

二、课堂梳理探究

(一)学生自读教材

....内容,划出有关逻辑的知识点,了解逻辑推理规律

(二)学生思考并完成

..

..对应练习

(三)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

(四)小组代表展示

..

..讨论结果

(五)多媒体展示问题答案,学生对照感悟

....

三、教师总结点评

....

1、概念(针对p.87.第

2、4题)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具体范围的思维形式,语言角度叫词语。

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叫概念的内涵,反映具体范围的叫外延,内涵外延相互依存。我们借此就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①.(从第2题中归纳)概念间的五种关系:

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如:妈妈——母亲土豆——洋芋学生——中学生青年——演员生——死俯视——仰视

②.(从第4题归纳)概念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否则容易犯概念交叉错误,导致语病。

例1.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

(“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力。

(“丧失劳动能力”与“年老、疾病”范围上有交叉之处,不能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