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停顿划分
《河中石兽》原文停顿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相关内容
-
边城沈从文
边城沈从文,,此小说集是凌宇所选《沈从文文集》中的一卷,包括《边城》等小说,均为沈从文先生创作成熟期作品。其中的《边城》描述湘西小镇摆渡船的老船夫和其孙女翠翠的故事,围绕翠翠的爱情纠葛展开。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滩送同时爱上翠翠,翠翠钟情于滩送。兄弟俩相约以唱歌争得翠翠的心,哥哥自知非弟弟敌手而自动退出后身故。顺顺和滩送由此对翠翠祖父产生误会,但滩送的心仍在翠翠,遂沿河下行。老船夫心中郁闷,在雷...
-
兰亭集序在哪里写的
兰亭集序在哪里写的,,兰亭序是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写的。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
-
兰亭集序哪里写的
兰亭集序哪里写的,,兰亭序是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写的。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
-
兰亭集序哪句是说燥
兰亭集序哪句是说燥,,躁,指: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王羲之(303—361年)汉族,...
-
一篇令人受益的智慧故事《小溪》
一篇令人受益的智慧故事《小溪》,,它本是一条涓细的小溪,细小的流水是由山上淌出来的泉水和天上所下的丝丝雨水汇聚而成的。一场大雨过后,溪水暴涨,细小的溪流一下子就变成了滔滔的洪水。小溪高兴得忘乎所以,心中滋长了骄傲的情绪,很想把自己升格为一条滔滔的大河。于是,小溪借助雨水的威力,使劲地冲刷两边的堤岸。它卷走泥土,冲塌石块,尽力拓宽自己的河床。令小溪感到遗憾的是,那可恶的风很快就驱散了带雨的乌云,明亮...
-
兰亭集序二胡
兰亭集序二胡,,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
-
兰亭集序若合一契
兰亭集序若合一契,,《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兰亭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王羲之《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禊帖》等,28行...
-
兰亭集序初中还是高中
兰亭集序初中还是高中,,兰亭集序是高一年级课文,《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
-
河中石兽1,2段原文
河中石兽1,2段原文,,《河中石兽》1、2段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此文讲述了...
-
兰亭集序选自
兰亭集序选自,,《兰亭集序》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
-
兰亭集序书法作品
兰亭集序书法作品,,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兰亭序》是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也是中国书法的代表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行书的完全成熟,在书法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历代书法家无不把它奉为至尊,把它当成临摹学习的范本。除了书法艺术的高超以外,《兰亭序》的文字内容也非常的优美,被列入高中语文教材,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习过。《兰亭序》...
-
兰亭集序成语
兰亭集序成语,,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
-
兰亭集序800字
兰亭集序800字,,《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
-
河中石兽翻译及原文
河中石兽翻译及原文,,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3、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
兰亭集序二
兰亭集序二,,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
-
兰亭集序主旨
兰亭集序主旨,,《兰亭集序》主要表达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批评当时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的思想。《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
-
兰亭集序背景
兰亭集序背景,,创作背景: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
-
河中石兽课文原文
河中石兽课文原文,,河中石兽纪昀 〔清代〕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