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夏感读后感

1、细读《夏感》一文,深深感受到了作者文字表现的感染力,以及思想内容方面的催人奋进的力量。这篇文章应当看作是《白杨礼赞》式的“夏”的赞歌。

2、我不知道作者创作此文的时间,但我真切地感到,作者文中所描写的夏天的景象和色彩,折射的依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影像,而这种景象,不用说居住在城里的人们,就连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也难见到了。

文中说“夏天的色彩金黄的”,我觉得这是以偏概全了。作者所谓的“金黄”无疑是指“麦浪”而言的。其实,从发黄到成熟期间也不过十几天,这对于整个夏季来说,只是其中一小段时间,其余大多处于葱茏的绿色之中。作者在文中还写道:“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发出旺盛的活力。”就这些描写,你能从中看出“金黄”吗?

3、就文中对“高粱、玉米”等的描写,也印着旧时代的印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是农民,曾从事耕作。那时提倡的是“带田”种植,即在麦田中套种玉米或高粱,带到麦子成熟时,其中的玉米或高粱也长成与麦子等高或略高一点。麦子收割后,农民又会急于作玉米或高粱的耕耘管理。时下的情形是,麦子是不间杂其中作物大面积种植,待麦子收割后,机耕深翻,然后种下玉米。所以麦子收割时,是见不到“举着喇叭的高粱、玉米”的。

4、文中说“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这种紧张的场面如今也不见了。麦子成熟后,只要有两三天的晴好天,收割机一到,地里一转就只剩下满眼的麦秸残骸,农民们则带着饱胀胀的粮袋归仓入库了,甚至连汗也不洒一滴。文中所写的“挥镰”“弯着腰,流着汗”的情景,对于如今的孩子们,只能在故事里出现了。麦子收割以后,于是就遍铺农家肥,顺便洒上除草剂,直到玉米成大,地里也没有半根草刺;除了适时给庄家追追肥,其真实的情景可以仿拟白居易的一句诗:“田家少忙月,五月人倍闲”。可见,所谓“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这一说法,显然是过时了。

5、总之,作者对于夏天的描绘,既不适合当今的实际情形,也不适宜于四季如春的南疆。当然,这里丝毫没有否定文章积极的思想性和语言表现的“刚性气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