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赞同作者的看法。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养”的具体体现,我们对待家人的态度可以折射出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教养是表现在个人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谈教养》的文章,领会作者对教养的看法和认识,以及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二、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谈“教养”问题的?

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

3.作者认为“教养”的本质是什么?

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四、课文精读

1.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2.作者认为有教养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关心家庭、亲人的人。

(2)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3)一个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