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分析

此文通过对白莽、柔石等“左联五烈士”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对国民党当局卑劣行径的愤恨,号召民众应化悲愤为力量,以战斗来纪念死者。对革命前途,作者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首先,此文歌颂了白莽、柔石等青年革命作家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理想。

在作者笔下,白莽是那样纯朴、率真,见面的次数不多,一回生,二回熟,鲁迅就寄予殷切的期望,给予热诚的帮助,白莽也完全信赖鲁迅,第三次相见,就告诉鲁迅,自己是一个革命者。他是一个追求光明、富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为了革命,勤勤恳恳写诗、译诗,不屈不挠地参加实际斗争。他是个热情的诗人,也是个勇敢的战士。他一再被捕,衣服和书籍都被没收了,在一个热天,“却穿着一个厚棉袍,汗流满面”,而这棉袍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国民党当局对他的一切迫害都不能动摇他对革命无限忠诚的意志,柔石是那样的忠厚、执著,有一股“台州式的硬气”。为了革命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参与发起朝花社,写稿子,办杂务,承担一切可能承担的工作成为鲁迅的得力助手。他不怕困难,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他相信“只要学起来”,就什么都能行,于是他努力学习跟损人利己者相反,他是损已利人;跟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不同,他是那样的忠实诚恳。鲁迅视他为忘年交,二人亲密无间,事业上合作,生活中贴心。他自己心好,以为世上人心也都是好的,对于官场的严酷、人心的险恶还缺乏认识,非常的天真、单纯。

其次,作者对国民党当局的卑劣行径表示愤恨。作者从摧残者的猖獗中看到了他们的末日,从革命者的身上看到了利的希望。他坚信,长夜过去光明就在前头。

柔石被捕,作者受到牵连,但是作者一心只惦记着柔石等人。见着了柔石从囚牢中写的信,才算是得着了一点确信。第二封信由于“措词非常惨苦”,更加重了作者的担心,关切惦念之情,不能自抑。就在这样的忧虑不安中,“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柔石被杀害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从“毫无确信”到等到了这么一个“可靠的消息”,焦急的盼望落得了这样残酷的回答,作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愤,深沉地喊出:“原来如此!……”这短短的一行字,蕴含着十分强烈而复杂的感情:“原来如此!”国民党政府秘密屠杀了这样的好青年,并封锁消息,这个政权的暴虐和黑暗令人发指。在无限的悲愤中,作者写道:“我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这抒发了对烈士的怀与尊敬,表达了对摧残者必然灭亡、人民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强信念。作者沉痛地控诉国民党当局屠杀革命青年的罪行,发出“这是怎样的世界呢”的充满仇恨的呼喊。“夜正长,路也正长”,作者深刻地指出,黑暗统治暂时仍继续,革命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照应开头,指出应当“将悲哀摆脱”,化悲愤为力量。“但我知道,……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这一结句含意深长,充分表现了对烈士的纪念和尊重,也表现了对摧残者必然死亡、人民革命斗争必然胜利的坚强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