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形象的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然存在着许多与其他文化不尽相同的地方,而在数千年的传承中,中国人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特别的形象。这个形象也是为其他文化所没有的,这就是“渔父”形象,屈原、庄子二人都写过一篇《渔父》。也正是从此开始,“渔父”这一形象便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了华夏文明的一种精神意象,绵延至今。这一形象则经常出现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之中,象征着隐逸。众多隐逸的思想也从此脱然而出,表达了千年来文人的超脱理想。

渔父”形象的产生:

1、屈原的“渔父”形象

上文提到,“渔父”这一形象被赋予特殊意义的开始,是屈原、庄子二人都作过《渔父》一文。而二文中,尤其以屈原《楚辞·渔父》的影响最为深刻。

2、庄子的“渔父”形象

在《庄子·杂篇·渔父》中同样存在着两个主要人物:渔父和孔子。孔子自然代表了儒家思想,而与之对立的,渔父就代表着道家思想。

该文以渔父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批评为始,通过阐述应当“法天”,“不拘于俗”等道家思想,最后以孔子表达对渔父的尊崇为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