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田汉
《秋声赋》是田汉 1941 年创作的五幕话剧。这一年对于田汉而言是非常煎熬的一 年。1月发生的“皖南事变”,爱情婚姻的矛盾日趋激烈,新中国剧社的经营极度困难。田汉对此有感而发,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出了剧本,并由瞿白音担任导演。1941年12月28日,《秋声赋》在桂林国民大戏院首演,演到第二年1 月3日。话剧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时间“满城争说秋声赋,众人传唱落叶歌”。
汉《秋声赋》与宋朝欧阳修所著的《秋声赋》同名,讲述了1941年皖南事变后的桂林 ,徐子羽 、秦淑瑾 (徐子羽妻)、胡蓼红 (徐子羽情人)等人经历一番矛盾斗争 ,最终抛弃小我、并肩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故事。
相关内容
-
茶馆里的人物
茶馆里的人物,,《茶馆》人物形象分析:1、王利发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
-
安妮日记500字梗概
安妮日记500字梗概,,我利用了3天的睡前时间,读完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安妮日记》讲述了犹太人在阿姆斯特丹的“密室”艰难生活。我对这本书简单介绍一下: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经营着一家公司,家中有母亲爱蒂丝·弗兰克和姐姐玛戈·弗兰克,一家四口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执政以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奥托·...
-
秋声赋隶书作品
秋声赋隶书作品,,《秋声赋》,隶书。文:欧阳修(宋代) 。书法:刘文华。刘文华:男,1955年出生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先后受教于刘炳森、欧阳中石先生。广泛涉猎汉碑,尤于《张迁》、《石门颂》、《礼器》、《乙瑛》、《曹全》诸碑,用功最勤,又进而研习魏碑及古代行草墨迹,博涉诸家,深化传统。崇尚古朴自然、雄浑博大的书风,作品追求潇洒、奇逸而又典雅、凝重的艺术风格。刘文华先生专职从事书法...
-
《野草》心得体会
《野草》心得体会,,人的生命是这样的珍贵,我们的人生如果用一种健康科学的态度和思想来经营和维持的话,我们本来可以过的更加幸福和快乐。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社会功能的不正常,导致社会家庭生活的不科学不健康,谁之过?社会管理者的责任,当然也有我们自己的责任。因为我们没有充分争取和使用我们手中的权力,缺乏对利益保护的追求认识和理解。民主与科学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锐利武器,经过流血牺牲换来的宝贵财富却让我...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700字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700字,,人是一支会思考的芦苇,正是灵魂的力量使我们人类成为万物之灵,得以繁衍千年,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失却了灵魂的支撑,只会脆弱到经不起一阵物欲的微风,一点挫折的寒霜。可为什么在谈到灵魂,谈到理想,谈到追求时,我们会汗颜?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自己经营的一塌糊涂?或许身体常为生活、责任所困,但,是谁剪掉了我们灵魂的翅膀,让我们蒙上了眼睛,塞上了耳朵,捂住了嘴巴,捆住了手脚,宛如木头...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600字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600字,,人是一支会思考的芦苇,正是灵魂的力量使我们人类成为万物之灵,得以繁衍千年,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失却了灵魂的支撑,只会脆弱到经不起一阵物欲的微风,一点挫折的寒霜。可为什么在谈到灵魂,谈到理想,谈到追求时,我们会汗颜?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自己经营的一塌糊涂?或许身体常为生活、责任所困,但,是谁剪掉了我们灵魂的翅膀,让我们蒙上了眼睛,塞上了耳朵,捂住了嘴巴,捆住了手脚,宛如木头...
-
白杨礼赞播出背景
白杨礼赞播出背景,,《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是1941年3月,茅盾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毫不妥协,坚持抗战。白杨礼赞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
-
三颗枸杞豆500字读后感
三颗枸杞豆500字读后感,,《三颗枸杞豆》中的三叔一生的成绩为“0”,但并没有去努力,而是因为他的志向太多了,只要我们永不消沉,只要我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旺眼间又赤裸裸地回去,什么也没带走,勇往直前吧,经不起考验,他才醒悟到,纵而放弃,这,怎么会成功?他的因失败而遗憾的人生,却在最后以一个教训,深深烙在一个孩子的心上。从而挽救了一个险些步他后尘的孩子,苦心经营,乃至成功。时间可以把我们的家庭,城市...
-
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
-
容易用错成语379例_K部
容易用错成语379例_K部,,K160.开门揖(yi)盗:揖:作揖,表示欢迎。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161.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162.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163.苦心孤诣: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很高造诣。常误作“苦口婆心”。164.旷日持久:耗费时...
-
秋声赋采用了哪些手法
秋声赋采用了哪些手法,,《秋声赋》运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为我们营造出了一幅秋声悚然的动人心魄的秋声图。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秋声赋》是欧阳修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秋在古代也是肃杀的象征,一切生命都在秋天终止。作者的心情因为屡次遭贬而郁闷,但他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
-
秋声赋是骈赋还是文赋
秋声赋是骈赋还是文赋,,《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
-
多收了三五斗万盛米行原型
多收了三五斗万盛米行原型,,“万盛米行”是甪直镇一家老字号店铺,始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后转殷家。米行规模宏大,有存放米食的廒间近百,是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成为甪直镇及周围10多个乡镇的粮食集散中心之一。米行的格局为“前店后场”,前面是做买卖的店铺,后面是大米加工的工场和储存粮食的廒仓。米行的河埠头当地方言叫“河滩头”,为装卸谷米的码头。一对新谷登场,这里舟船汇集,就会...
-
北大荒的秋天中心句
北大荒的秋天中心句,,《北大荒的秋天》中心句是“北大荒的秋天真的美不胜收,天上的云,有的像奔腾的骏马,有的像恬静的绵羊。”《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北大荒原来是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五十年代进行了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北大荒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北大荒...
-
秋声赋告诉我们的启示
秋声赋告诉我们的启示,,读欧阳修的《秋声赋》正值乍暖还寒的时节。虽不是秋日,但和着欧阳子叹息般的呓语,我仍然依稀从扑面而来的暖风中辨认出肃杀的气息。让我试试聆听我自己的秋声。最先响起的是琵琶,玉珠般错落而出的声响,悄悄地以共鸣的方式拨动了我的心弦,节奏清脆简短,却又如思念般悠长,它彻彻的落寞,在无形中感染着它的听众,如孤独的飞禽在旷野呼喊一般的声音从我的耳朵进去,如麻药般哽咽了我的喉咙。接下来,有...
-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的意思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的意思,,很多朋友对于中国的一些古典文化知识都是比较感兴趣的,不过在具体的情况方面却不太了解,不少人想知道的是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把琵琶当做枇杷,而认为琵琶可以结出果子,那么所有的竹箫和笛子之类的乐器都可以开出花朵了。这句诗文出自沈石田收录的诗《枇杷非琵琶》,成诗于明朝时期。全文为: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
-
登高600字作文
登高600字作文,,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五...
-
秋声赋翻译及原文
秋声赋翻译及原文,,1、原文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