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的艺术手法

首先,剧中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尤以莺莺、红娘最为突出。其次,杂剧体制上有所突破,长达5本21折,堪称宏篇巨制。全剧结构呈双线交错模式,展现了崔张争取爱情自由的曲折复杂的过程。再次,《西厢记》在戏剧语言上取得极高成就。作者善于选择和融化古代诗词中的优美词句,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炼成自然华美的曲词。更善于描摹景致、渲染气氛,以衬托人物感情。这一点,在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结合《正宫·端正好》、《滚绣球》、《收尾》三曲的背诵,加以领悟)。

《长亭送别》这折戏充分表现了一对恋人被迫分离时内心的痛苦和怨恨。在凄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内心独白中表现了两种不同思想的对立,戏剧冲突在一种独特的形式中巧妙地得到发展。

莺莺的唱词,体现了她大胆反抗而又温顺柔弱的性格特征,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和命运。作为一个相国小姐,她的反抗和怨恨表现得含蓄深沉,她不仅不能有越礼的行为,同时在情人离别时因有母亲在身边也不能畅抒情怀,这就显示出她性格中温顺柔弱的'另一面。她的痛苦中,不仅有离愁别恨,而且包含着怕将来被遗弃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