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概括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

1.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简介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内涵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中国文学的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和劳动说,较为认可为劳动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维持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产品和丰富的精神文明世界。人的生活实践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头,劳动是文学创造的重要来源。中华民族的辛勤劳动创造出丰硕的精神文明瑰宝,中国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按才能把学生分为四类: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后世称为“孔门四科”。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中国文学按时间发展可以分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中国文学历史渊源悠久,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特点,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文明瑰宝。

西方文学是不同于中国文学的文学表现形式,人类文明博大精深,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丰富的精神文化,我国对西方的定义为“普遍指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国家。包括欧盟国家、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西方文学就是指这些地区的文学作品。西方文学起源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人们主要靠海上经商、贸易生活,造就了他们勇于开拓、自由好战的民族性格,最初,西方文学以宏大体裁的叙事诗为主,重视个人价值,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这与尊崇集体主义的中国文学有较大不同。文学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西方文学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有西方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等,也演变出了文学的不同流派和优秀的文学作家,像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拜伦等,为人类精神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并非一直保持孤立和毫无联系,而是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人类文明并非完全孤立存在,一种文明要想长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必须不断地接纳新鲜事物和学习先进之处。人类文明之间存在共通之处,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学与其他民族或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可缺少的联系。不同民族或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交往影响其之间的文明交流,而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学作品是其精神文明的结晶,反映其社会发展变化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历史上,从中国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始,中国历朝正史中都有“西域”、“南海”等列传,中国正史中出现了记录研究外国的外国传,是最早记录中外交往的文学典籍,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外国传不仅记载了中外交往的具体活动,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到元代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欧洲出现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东方学和汉学。中国古典文籍和著述通过西方传教士源源不断的传入到西方世界,中西之间的文化交往内容和范围进一步扩大。现代以后,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文人的写作受西方作家影响巨大,像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矛盾、胡适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西方作家的作品对我国文学创作影响重大,我国文学也对西方文学产生影响,例如18世纪,我国元代著名戏剧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传入欧洲,对欧洲剧坛产生轰动影响,出现了一股“中国热”。[7]美国著名诗人庞德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改革英文诗的传统句法,开创了英美现代意象诗歌流派。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