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评课优缺点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标》要求:

(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物候的相关知识以及影响物候的因素和研究物候的意义。文章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生动活泼,比较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

3. 学情分析:有了八年级上册说明文的基础,学生对说明文这种文体并不十分陌生,具备一定的文体知识积累。对于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语言特征等知识点已有所储备,便于开展教学。

二、学习目标 1. 体会行文结构的清晰和严密性。

2. 理解'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评价任务 1. 能理清本文行文结构。

2. 能知晓如何用精当的例子来说明一种事理。

四、学习过程 导入:今年1月份,我国台湾著名文学家林清玄先生驾鹤西去,他有一篇文章叫《秋天的心》,那篇文章开篇写到:'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其实,不止秋天,其他季节应该都有判断依据,你能仿照这个例子,再写出几句吗? 山僧不解数甲子, 知天下春(夏、冬)。

其实,同学们填入的这些自然现象,就像是大自然的'语言“,在向人们宣告所属季节的到来,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先生《大自然的语言》,去一探究竟。

环节一 角色代入 提炼信息 1.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那大自然想向人们诉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2段,圈画有用信息,然后为大自然代言:

当 时,是我想告诉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