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词语归纳

《陈涉世家》词语归纳:

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之,语气助词。

7.若:你,指陈胜。

8.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适戍:发配去守边。适,通“谪”。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11.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2.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13.亡:逃跑,逃走。

14.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举,举行,实行。

15.等:同样。

16.死国:为国事而死。

17.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8.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19.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20.项燕:战国末年楚国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

21.怜:爱戴。

22.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诚,果真,表假设。

23.唱(chàng):通“倡”,倡导。

24.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

25.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26.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2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2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29.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3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

31.间(jiàn)令:暗使。间,私自,偷着。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32.狐鸣:像狐狸的声音鸣叫。

33.旦日:明天,第二天。

34.往往语:到处谈论。

35.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36.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37.忿(fèn)恚(huì)尉:使尉愤怒。

38.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39.剑挺:拔剑出鞘。

40.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41.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42.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43.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4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45.受命:听从号令。

46.袒右:露出右臂。

47.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48.蕲(qí):今安徽宿州南。

49.符离:今安徽宿州。徇: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50.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秦时地名,铚、谯,在今安徽。酂、苦、柘,在今河南。

51.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52.比:等到。陈:秦时县名,今河南淮阳。

53.乘(shèng):特指配有一定数量兵士的兵车。

54.骑(jì):一人一马的合称。

55.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郡,是郡府、县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56.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谯(qiáo)门中:城门洞里。

57.三老:封建社会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58.被(pī)坚执锐:披着铠甲,拿着兵器。比喻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被,通“披”,穿。坚,指铁甲。锐,指武器。

59.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来做国家的代称。

60.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一说定国号为“张楚”。

61.刑其长吏: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刑,惩罚。

62.荥(xíng)阳:位于今河南省,是古代的军事重镇。

63.楚兵:指楚地的起义军。 为聚:结成一伙。聚,集合在一起。

64.还报:回去向陈胜汇报。

65.视日:占卜日子吉凶的官。

66.春申君:战国时楚相黄歇的封号。

67.关:指函谷关。

68.郦山徒:指发配在骊山服劳役的人。郦,今作“骊”。奴产子生,家人奴婢所生的儿子。

69.捕系:逮捕拘禁。

70.柱国:指蔡赐。

71.此生一秦也:这样做又制造出一个像秦一样的敌国来。

72.王王:前一个“王”字是名词,指武臣,后一个“王”字是动词,称王的意思。

73.计莫如毋西兵:最好的计策莫过于不向西方(指秦国)出兵。

74.使使:前一个“使”字是动词,派遣;后一个“使”字是名词,使者。

75.燕故贵人:过去燕国的贵族。

76.居数月:过了几个月。

77.五反:指往返了五次。反,同“返”。

78.周章:即上文中的周文。

79.旦暮至:早晚就要到。

80.兵权:指用兵的计谋策略。

81.矫王令:假传陈王的命令。矫,假托。

82.敖仓:秦代在敖山上筑仓储粮,所以叫敖仓,也叫敖庾。故地在今河南郑州西北氓山上。

83.郯(tán):在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当时章邯的军队并没有到达那里,不当在郯交战。“郯”当为“郏”。郏,在今河南郏县。

84.皆特起:都各自起兵反秦。特,单独。

85.御:驾车的人。

86.谥:古人有地位的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隐:有功业未显使人哀伤之意。

87.仓头军:以青巾裹头的军队。

88.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马分尸。徇:这里是示众的意思。

89.首事:指首先起兵反秦。

90.左右校:即左、右校尉,次于将军的军官,这里指他们所率领的军队。

91.鄱(pó)盗:黥布在陈胜起义前曾在鄱阳一带的长江中为盗,故称“鄱盗”。相收:指吕臣与黥布的军队互相联合。

92.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名心。

93.王:称王。凡:总共。

94.王陈:即“王于陈”,在陈地做王。

95.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

96.辩数:反复解说。

97.夥(huǒ)颐:意思是“真多呀”。夥,多。颐,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98.沈(chén)沈:形容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

99.夥涉为王:这是当时流传的口头语,意思是一朝得志就变得十分阔气。

100.发舒:放肆,随便。

101.颛(zhuān):通“专”。妄言,胡说。

102.令之不是者:命令他而不顺从的。

103.系:拘捕。罪之,把他判罪。

104.其所不善者:指与朱房、胡武关系不好的人。

105.下吏:交给执法官吏。

106.血食:享受祭祀。古时祭祀要宰杀牲畜作祭品,所以叫“血食”。

107.兵革刑法:指武器装备和法制规章。

108.固塞文法:坚固关塞,文饰法律条文。

109.贾生:指贾谊。以下文字引自贾谊的《过秦论》上篇。

110.崤(xiáo)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县南。固,险要的地理位置。

111.雍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陕西省中部和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

112.八荒:原指八方荒远的偏僻地方,此指代“天下”。

113.外:对国外。连衡:也作“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斗诸侯:使诸侯自相争斗。

114.爱:吝惜。

115.合从:与秦“连横”之策相对,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

116.制:统领、统率。

117.亡:丢失,丢掉。镞:箭头。

118.亡:逃亡的军队。北:败北的军队。

119.施:延续。

120.履至尊:登帝位。制:控制。六合:上下四方。

121.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审讯。

122.藩篱:比喻边疆上的屏障。藩,篱笆。

123.隳(huī)名城:毁坏高大的城墙。

124.销锋镝(dí):销毁兵器。销,熔化金属。锋,兵刃。镝,箭头。

125.华:华山。

126.谁何: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何,通“呵”,呵喝。

127.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128.瓮(wèng)牖(yǒu)绳枢:以破瓮作窗户,用草绳替代户枢系门板,形容家里贫穷。瓮,用瓮做。牖,窗户。绳,用绳子系。枢,门扇开关的枢轴。

129.氓隶:农村中地位低下的人。氓,古时指农村居民。隶,奴隶。

130.中人:一般人。

131.赢粮而景(yǐng)从: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赢,担负。景,同“影”。

132.蹑足行(háng)伍:置身于戍卒的队伍中。蹑足,蹈,用脚踏地。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以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故以“行伍”代指军队。

133.非小弱:犹“大弱”。

134.耰(yōu):古时的一种碎土平田用的农具,似耙而无齿。矜(qín):长矛柄。

135.铦(xiān):锋利。铩(shā):一种矛类长兵器。

136.絜(xié):用绳围量。

137.序八州:给八州按次第排列座次。序,座次、次序,这里是排列次序的意思。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朝同列: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同列,同在朝班,此指六国诸侯,秦与六国本来都是周王朝的同列诸侯。

138.七庙:古宗法制定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