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分段概括

第一部分(1):引言,引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10):介绍荔枝的生态知识。

第三部分(11-14):介绍荔枝生产种植方面的知识。

第一小节.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写荔枝,却是先从又是所写的荔枝壳,肉的颜色和《荔枝图序》描写的不同提出疑问:“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奇怪吗?”然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荔枝的说明.由回忆进入到了现实,由设置疑问引到介绍科学知识.这样是不是就激发了我们读着的兴趣啊.大家注意一下,这种引人入胜的方法在科学小品文中经常要用到的。

第二小节,在这一部分可以看到先是从什么写起的啊?是从白居易所描写荔枝形态的不足写起的.白居易所认为荔枝的壳是如“缯”,这个“缯”呢,可能大家不知道,就是一种丝织物.我们应该可以想象它是很滑的,而真正的荔枝,大家都是看过的,实际是表面很粗糙的.别说是丝织品了,就是麻布也不能比,是不是.所以呢,下面作者就用了一连串的果树学术语对荔枝的壳进行了叙说。

下面是第三小节,从第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一小节写的是什么啊?颜色: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在这里,作者用了几个比喻,那几个啊:将单个的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整株树就是,“飞焰欲横天”,成片的树林又是什么啊?“红云几万重”.写荔枝成熟的颜色自然要谈到荔枝的成熟期.所以就谈到荔枝由于品种不同是从四月到八月不等.阴历六月则是荔枝的一个盛期.同时在这边也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

在来看第四小节,同样的从第一句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一节讲的是什么.是不是荔枝的大小啊.用一个专业一点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是什么啊,是不是形态二字啊.作者在这一部分呢,又用文字,又用插图,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荔枝的构造情况.同时引用了古时候的两个品种加以比较,是不是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荔枝的构造啊。

接着看第五小节,同样用两个字概括,是不是大小啊.在这里呢,作者通过介绍荔枝的重量来介绍荔枝的大小.同时呢,作者还引用了两种已经绝种的品种来说明情况。

好,到了第六小节了.我请一位同学告诉我这一部分讲的是荔枝的什么啊,同样的用两个字概括一下. 同学回答 是荔枝的壳膜.在这一部分照应了文章开头“膜如紫绡”,同时也给我们纠正了白居易的错误认识.同时作者在这边还引用了明道徐勃的《咏荔枝膜》:“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不是将荔枝膜的“白”“轻”写得恰到好处啊。

下面是第七小节.同样请一位同学告诉我这一部分写得是什么啊.同学回答 果肉,作者在首先是讲了果肉的颜色,也就是正如白居易所说的“莹白如冰雪”.接着呢,作者从植物学方面给我们讲了真的果肉和非真的果肉.接着又谈到了果肉的肉质:薄;味道:味甜微酸.以及荔枝的吃法、制作等几个方面.这样,是不是我们大家对荔枝就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