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案及反思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二、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

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

生: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的表现了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师:从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修养是很深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作者曹文轩。

三、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农村。197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多种学术著作,长篇小说有《草房子》、《红瓦》、《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四、整体感悟:

《孤独之旅》这篇文章就选自长篇小说有《草房子》,它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故事?自读课文,梳理课文概括归纳故事情节:请用“谁怎么样,干什么”的方式。

生总结概括:开端──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与父亲来到芦苇荡,过着孤独的生活。

高潮──杜小康在暴风雨之中寻找鸭子。

结局──杜小康长大了。

五、寻读课文美点,深入鉴赏

曹文轩的作品不仅给我们精神的力量,还给与我们战胜自我的勇气,他是一位下定决心要用从前少年的故事来感动今天孩子的作家,的确文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片断,请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并说说为什么令你感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你所找出的语句用心体会环境描写的精彩之处及作用。

生:如第21段“傍晚……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种环境给人极大的压力,一个“涌”字、一个“围”字足以烘托杜小康胆怯的心理。

生:如33段“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面对……,再面对这一缕炊烟。”景物不再那样显得死气沉沉、陌生,有了些灵性的东西。所以,杜小康的心“就不再忽然的恐慌起来”。

生:还有第47段“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这样的景物当然会使杜小康心情轻松、愉悦,加上鸭又找到了,他欣慰,他显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六、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把背包中的知识梳理一下,创造性地写一个环境描写的片断。

总结文章:通过杜小康的孤独旅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小说中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体现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

生:课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

生:小说启迪我们: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最终赢得了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