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散文精选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

真性情——周国平

我的⼈⽣观若要⽤⼀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的主要⽬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所谓真性情,⼀⾯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个⼈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活中的意义,⽽不是它们能给⾃⼰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种⽣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个⼈活在世上,必须有⾃⼰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为了⾦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开辟了⼀块⾃⼰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为它们倾注了⾃⼰的⼼⾎。当他在⾃⼰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常踏实。⽆论他⾛到哪⾥,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如同母亲牵挂着⾃⼰的孩⼦。这样⼀个⼈,他⼀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个⼈如果没有⾃⼰的园地,不管他当多⼤的官,做多⼤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发现⾃⼰在世界上⽆事可做,也没有⼈需要他,成了⼀个多余的⼈。

在我看来,所谓成功是指把⾃⼰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先要有⾃⼰真正的爱好,即⾃⼰的真性情,舍此便只是名利场上的⽣意经。⽽幸福则主要是⼀种内⼼体验,是⼼灵对于⽣命意义的强烈感受,因⽽也是以⼼灵的感受⼒为前提的。所以,⽐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个⼈必须有⼀个真实的⾃我,⼀颗饱满的灵魂,它决定了⼀个⼈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

⼈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叫苦不迭,⼀⾯依然奋⽃不⽌,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种强制⼒量,⽽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灵⽽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善等等,简⾔之,⼀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使它们由性情⽣活蜕变成了功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