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500字赏析

1、《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善于击球,喜手搏,往往深夜捕狐,与宦官嬉戏终日,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曾在长安洛阳有兴修宫殿的庞大计划。后因平卢_成德节度使借口“以兵匠助修东都”想趁机夺取洛阳,才作罢。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与黑暗现实,就写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本文借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享乐,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的统治者不要只图自己奢侈享乐,重蹈覆辙。但是杜牧的忠告没有使统治者更改。两年后,王死,半个世纪后,黄巢起义后唐王朝与秦王朝一样归于灭亡。

2、《阿房宫赋》是一篇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有感而发,具有较强战斗力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借阿房宫兴起和毁灭的史实,深刻地表明了秦始皇的暴虐统治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从而用以讽劝和警告唐敬宗,应当从中记取教训,不要穷奢极侈,“大起宫室,广声色”,要爱惜民财民力,以免重蹈亡秦之覆辙。

3、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崇高评价。赋,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形式。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摘(chī)文,体物写志也。”南宋哲学家朱熹也说:“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谓赋”。这都说明了赋的主要特点在于铺叙事物。因此,它对事物的描写总是淋漓尽致,极尽铺叙夸张之能事;结尾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刺之意。本文亦具有这个特点,成功地运用了铺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从全文看,虽以铺叙描写为客笔,抒情议论为主旨,但在前两段描写时,却用尽工笔,以华美的文词,丰富的比喻,极度夸张地写出了阿房宫的规模之大,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丰,靡费之巨,从而有力地突出了秦始皇的罪行。在铺叙描写的基础上,后两段抒情议论,揭示全文主题,显示作者的见解和创作意图,见出其褒贬之情,讽喻之意;前两段为后两段张本,后两段是前两段的深化、升华与归宿。两部分的铺叙描写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使得文章有景有事有情有理,具有强大的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