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200字读后感

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总是诗人,作家情感寄托的宠儿,且有“少女易伤秋,壮士易悲秋的”古风,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美文,毛泽东也曾伫立橘子洲头“看层林尽染,漫江碧透,鹰击长空,百舸争流。”

祖籍在南方的郁达夫,用思念拓出了一副第二故乡的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笔下“灰土上留下的一条条扫帚丝纹。”

正仿佛在古老的夕阳下,旧影重现,细腻又清闲,这丝纹肯定扫过了郁达夫的童年。所以,人们常说郁达夫笔下的作品是像他的名字一样深沉,凝重的。

再有便是在雨后的大街上“青布单衣或者夹袄的都市闲人”作者没有写著名的颐和园,香山等著名景点,却独钟情于这平凡的租屋生活,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黑布马褂,青布棉袍,蹒跚地……”同样的朴素的,却易动人心。

为了看这秋,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的理由。我想我们都已经明了。

我也想去看看这媲美江南柔美的北方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