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主线

曹禺名作《雷雨》的主要线索,一般认为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矛盾,但我认为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才是主要线索。理由如下:

一、创作《雷雨》是当时时代的需要。曹禺创作此剧正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国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民族资本家在内战外侵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作为一个出身破落封建家庭却又极富叛逆精神的清华学子,对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是十分敏感的。文学是时代的最强音,有良知的作家都会以笔来推动社会的前进。

二、《雷雨》中人物的命名都暗有所指、一语双关:周朴园,“园”就是其本质,为人圆滑、虚伪、狡诈;周萍,“萍”本为女性化的名字,他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短暂感情的孽障,阴柔毒辣,人不人,鬼不鬼;鲁大海,“鲁”即鲁莽、好冲动,这是当时大部分工人反抗的一个特点,“大海”则意指工人运动就像汪洋大海,终将和雷雨一样,洗涤人间黑暗和吞噬一切罪恶。

三、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斗争是剧情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悲剧发生的导火索。因为矿上大罢工,周朴园为避难才回家,周萍才会被父亲派往矿上镇压罢工,周萍即将离去才使繁漪孤注一掷,将家丑全数抖落出来,从而引发了周鲁两家的“超级地震”;由于要应付罢工的矿工代表,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有时间去关注早就掉在地上的电线;电无疑是产业工人先进生产力的象征,电给人们带来光明,也会给黑暗带来毁灭,毁灭的当然是不适合时代潮流满身病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