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后唐灭亡原因

按照传统史家观点,李存勖称帝后志得意满,耽于享乐,故而亲近伶人,疏远将领。但倘若仅仅如此,又为何会引起后唐将领的集体不满?况且,天下尚未完全平定,李存勖灭梁后,紧接着又攻前蜀,之后平潞州之叛。论天下形势,远未到抛弃将领的地步。

但自从称帝后,李存勖明白他需要进行角色转换,从军事统帅转变为政治领袖。如此一来,李存勖便要着手开展历代皇帝所努力办成的事:中央集权。

这就能理解为何李存勖称帝前后判若两人了。若是军事统帅,需要充分发挥麾下将领的能动性,不可过分集权,更不能弄僵了和将领的关系,这点李存勖在当晋王时做得很好。但如何当皇帝,李存勖真的不清楚。

李存勖清楚一点:他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或许他明悉人性,知道很多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如今大家共同仇视的敌人后梁没有了,后唐政权也就随之失去了团结的外因。而经历了唐末以来的乱世,李存勖也不敢信任武将。

但是中央集权有一套方法,需要施巧劲慢慢地扭转中央与地方、皇帝与将领的力量对比。首先,皇帝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禁军,使自己的嫡系力量能对其他将领形成优势。其次,在权力调整中要尽可能满足将领的需求,不过分损害将领的利益。

反观历史,第一件被后来的唐明宗李嗣源做了,第二件则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李存勖的手段就拙劣多了,他直接无视将领们的功劳,敢有不服的,杀了便是。吝啬不给好处,又时不时起疑心,功臣们不寒心才怪。一旦老将们感觉到李存勖将要动手的危险,一场大乱就无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