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节选

《致大海》是俄国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通过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的“三步曲”,表达了诗人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思想感情。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感情凝重深沉而富于变化,格调雄浑奔放而激动人心。《致大海》的诗情变化展现了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三步曲”。

诗歌第一至第七节为第一层,主要描绘诗人热爱大海,追求自由的心声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诗人引大海为知心朋友,以面对面、心交心的方式向大海倾诉心曲,首先是一往情深地话别大海,激情洋溢地讴歌大海。大海自由奔放,雄浑沧茫,具有一种惊天动地、狂放不羁的精神力量。它呈现在作者心目中,有容光焕发的娇美活力,有蔚蓝翻滚的光泽雄姿,有深沉浑厚的深渊音响,有滔滔向前的奔腾气势。更有反复无常的激情变化,时而温柔娴静,如风鼓船帆,顺水推舟;时而惊涛骇浪,似闪电裂空,地动山摇;时而深情缱绻,像朋友告别,召唤等待;时而抑郁幽怨,给朋友分忧,如诉如泣。总之,大海有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度,奇伟的力量,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有风卷残云、扫荡一切的伟力,有狂放不羁、冲决网罗的魄力。诗人纵情歌唱大海的精神气度、性格力量,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景仰,对伟力的崇尚。其次,诗人还声情并茂地向大海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和伤心。这里有作者想摆脱黑暗,投奔自由而不得的难言之苦;有心灵挣扎,归于枉然的无奈决绝;更有追随大海,奔向远方而未能如愿的遗憾。但是,自由也是。两面性的在大海面前,诗人时而徘徊茫然,时而狂欢高歌,时而深情呼唤:喜怒哀乐,毫不保留的泼向大海。听这样的诗句:“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大海波飞浪涌,滚滚向前,奔向远方,这一画面形象鲜明地传达了作者反抗暴政,追求光明,传播自由的信念:让自由之波奔向远方,让自由之歌唱响世界,让自由之心沸腾激荡。诗人的心同大海一起跳动,诗歌所传达的自由之情激荡着一代又一代为争取自由而奋斗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