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教案

一 学习目标:

l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

2 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3 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二 导入:

(课间播放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 (上课前3分钟)上课!(起立、问好)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朗诵。

播放诗歌朗诵《乡愁》)

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 ?这让我们想起了?诗歌是?谁能告诉我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很好,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请大家先看课本前面的目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文本。(学生查阅,有的说是《我心归去》有的说是《乡土情结》《月是故乡明》……)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是《月是故乡明》。

三 解题:

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

1、 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2、 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李白的《静夜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诗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

四 教学过程: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

2)同学们,朗读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但要真正解读一篇文章,我们还必须深入分析,学会质疑,学会鉴赏。

问题:

1。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2.他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3.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

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

5)老师提问: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同学们齐读一下。

6)在《月是故乡明》中,这种事物就是——月亮!那我想问: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什么是它的抒情线索呢?

六 总结文本:

大家已经讨论得很充分了。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用杜甫的诗作为题目呢?

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