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本文,可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你们认识它吗?(师拿出蒲公英实物展示给学)

  生1:是蒲公

  生2:婆婆丁

  生3:在我们家庄稼地边长着一些。我奶奶还用它泡茶喝。

  生4:我听爷爷说,蒲公英可以治疗高血压,还可以败火。

  师:(微笑点头)看来,同学们对蒲公英这种植物非常熟悉,谁能谈谈对蒲公英的了解。

  生:各自拿出自身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和自身对蒲公英的观察记录,在全班内交流。

  [具体资料和观察记录略]

  师:(听后,含笑鼓掌)真不错,知道的比老师都多。在我家和近也长着许多蒲公英,我经到那里玩,由于喜欢而拍了照片,同学们看,你们所看到的景色和我所观察到的景色一样吗?(实物投影出示课文第三页插图)图中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能否把图中景色简单描述出来?有什么感想?

  生1:图中应该是秋季景色。这时蒲公英的种子熟了,野外一片金黄色。

  生2:蒲公英的种子要随着轻轻的绒毛飞到很远的地方,从此离开妈妈的怀抱。

  生3:蒲公英的种子幼稚后,野外成为一片金黄色,真美啊

  师:是啊,大片的蒲公英种子幼稚了,绿色的草地变成一片金色,美丽极了。这就是作者普什文记忆中故乡的美丽景色。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普里什文到他的故乡――乡下游览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

  [教师在让学生搜集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并到田野中亲自对蒲公英的观察记录后,再由实物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把学生重新带入田野中,给学生以形象的回忆,在此基础上,用实物投影仪出示文中第3页插图,让学生进行描述,并与自身所观察的景色进行简单比较,使学生的认识更深刻。]

  师:去游览金色的草地可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必需把你的收获和感受谈一谈。

  生:行(异口同声)

  师: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动身了。现在就请你自身放声读课文。老师要给你提个醒,比方说课文里的生字要多读两遍,生僻字要查字典解决,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也多读两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检查课文读的情况。谁愿读1、2自然段。

  生:读1、2自然段。

  师:谁愿接着读3―5自然段。

  生:读3―5自然段。

  生:(纷纷举手)纠正读错的字词,读破的句子,评价指出读得好的地方。

  师:现在两人组互读,互相评价。

  生:两人互读课文,非常认真,并在书上用铅笔圈圈画画,积极性很高。

  师: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这个同学选择自身读得最棒的自然段,在班上朗读。

  生:被推荐学生读文,各小组评价。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也是把初读落到实处。]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很有感情,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现在,我们一起来谈谈自身读文后的收获和感受。

  生1:作者的故乡很美,特别是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黄色的了。

  生2:作者很喜欢蒲公英开放时的故乡,第一自然段中“大家都说:金色的草地太美了”要把“太美了”当重音读,要表示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噢,你说得很好,你很会学习。你能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吗?

  生2:读第一自然段。(这个学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很好!(情不自禁地鼓掌,全班掌声响起)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都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情很真挚,积极性很高。

  师:请一位同学再给大家朗读一遍。(叫了一名全班朗读最差的同学)

  生:读文。(尽管读得不如生2好,但态度很认真,也有一定进步)

  师:你读得很好,很有进步。现在,我们大家带着对故乡蒲公英的喜爱之情一起读。

  师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1:我还知道“我”和弟弟以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而感到开心,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生2:我知道“引人注目”是个成语,我在文中圈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