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读后感

在图书馆借阅了一些心理学以及哲学类相关的书籍,我的哲学入门书籍便是《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这本书不同其它,摒弃繁琐复杂的哲学史篇,以培养和引导读者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核心,提出了十个有关哲学的基本问题,将读者慢慢引入登入哲学殿堂的阶梯。我虽然对未能参加较多的社团活动与集体生活抱有遗憾,但我同时觉得,大量的独处时间给了我充分的机会审视自己,思考人生,规划未来,让自己活得更加明白,因为我也始终认为,进入社会之后这些世俗活动难堪其扰,再有独处时间虽然零散也会显得弥足珍贵。在阅读此书之前,我不知不觉当中已经进行了相当一部分业余哲学思考,书中提出的部分问题以及思考思路有相当部分和我以前的想法相似。比如,“人生的意义何在”以及“我们如何知晓外部世界真实存在”?

我一直都认为“意义”这个词语是纯人造词,意义这个内化为个人的主观意志,表现出为人的主观情感,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所以当这个词的对象是人生时,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尽相同,也都值得尊重,毕竟人生境遇不同,人与人之前很难做到完全相互理解,毕竟个人无法知道对方内心时时刻刻的想法。人生难觅知己,惟有理想与境遇相似,方能通晓心理。我认为,对于个人来说人生归根结底内化为人主观的心里感受,而人生的客观内容反而没那么重要。人是活在时代之中的,客观接触到的各类事物是由时代决定的,而个人对此无能为力,因为无法选择出生的时刻。而人类的情绪随基因世代流传近乎不变,由几大基本情感组成,通俗来讲就是“喜怒哀乐”。在客观条件变幻莫测的条件下,一个即将出生的人无法选择时代,家境,但却可以控制自己内心的情感。如何追求幸福?我想答案多种多样,我认为绝大部分答案都基于客观事物,比如小孩子去了游乐园,儿子考上了好的大学,商人事业的成功,很少会有那种“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脱世心态。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真正的快乐不需要理由”,一旦上述回答描述的客观情况反转,那么这些回答者还会快乐么。我所欣赏并追求的幸福方式与希腊智者相似,但还是需要一点理由。相同的客观情境,不同的认知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心理情绪,由日本女星新垣结衣的生活态度受到启发,我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平淡的幸福,相比于激昂壮阔的人生,我更追求细水长流的幸福。

我曾陷入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之中,出国还是保研,读博还是工作,这些想法总是提前很久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每天焦头烂额难堪其扰,四处搜集信息,分析比较各种优劣以期走上最为“正确”的路。有段时间每晚睡前闭上眼睛之后,总有无数个可能在我眼前萌生,就像站在大树下仰视看到各种分叉枝丫,可惜我只能选择其中一条,真是遗憾呐。平行宇宙中的另一个我,或者说无数个平行宇宙中的无数个我,他们每个人所选择的路是不是就构成了这一幅壮丽的画卷。但是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每一个当下才是生活的主体,相比于过度构想未来,充分体验现在才是生活的真谛。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不愿受到束缚,既然道路的选择只有一个,我想要遵循自己的内心意志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目前我的人生阅历尚浅,年轻的我,人生意义就是去体验,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见识不同的地理文化,寻找合适自己的生活状态。我的学习成绩尚有,能力尚可,对所从事的相关行业心怀热情,我认为我有能力并且有权利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相信在经历过无数个交叉点后,内心的答案会逐渐明晰。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在哲学阅读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灵魂碰撞并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其在我与知心好友不顾冬夜严寒在走廊里畅谈三四个小时后也得以显现。我会继续在哲学的瀚海中了解更多丰硕的思想,继续保持独立思想的态度,继续在不同的地方游历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