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200字

精卫填海(拼音:jīng wèi tián hǎi)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北山经》。

该成语原意是神鸟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在句中作谓语、定语,战国·《山海经·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后人根据上述文献提炼出成语“精卫填海”。在远古时代,人类不知被大海夺走了多少宝贵的生命,然而在作为人类化身的精卫身上,却寄托了人类敢于征服大海的雄心壮志 。“精卫填海”的故事启示人们,只有树立战胜困难的坚定决心,具有必胜的愿望,才能在行动上坚持不懈,顽强奋斗,勇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