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8分钟试讲稿

1、导入

秋天,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题材,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关于秋的诗句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杜甫《登高》里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还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非常好,可见同学们平时的积累面很广,回忆出的诗句很多。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常常把“秋”与“悲、愁”联系在一起,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是怎样的?又展现了他怎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沁园春长沙

词这种文学形式,我们以前就有接触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词的基本知识,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恩,说得挺好。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特殊题材,起源于隋唐之际,兴起于宋,它原本是配合音乐曲调的歌词,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起初人们称他为曲子、乐府、曲子词、长短句等等。根据词的长短字数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长调90字以上。既然词最初和音乐配合在一起。所以对于词,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更好地体会词的韵味。我们请同学们来读一下这首词,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注释中的词义和字音。

同学们一起读了一遍,就让我们一起来鉴赏这首词。

从题目中,我们读出了哪些信息?

沁园春是词牌名,是东汉沁水公主的园林而得名。我们初中学过毛泽东的词,词牌也是沁园春,是哪首?沁园春雪。也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词。

题目是长沙,为什么要叫长沙?在长沙写的,长沙是毛泽东的家乡,毛泽东就是长沙湘潭人。长沙还是毛泽东早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他和同学曾在长沙开展过多种革命活动。

4、词的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交代了什么?人物、时间、地点:橘子洲头

谁能把前三句描绘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在深秋时节,年轻革命家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这里的独立能不能换成站立呢?为什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从意思上看,独立是一个人,站立没有这层意思。这是浅层次的。

独立可以反映出人的卓尔不群的气势,而站立却没有。

"独立"一词不仅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

为什么要强调在橘子洲头?因为站在这里视野非常开阔,这三句为下面作者写景奠定了非常好的背景。

读这三句应该怎么读?独立要重读,速度不能太快,要沉稳、稳健一点,读出一个伟人站在橘子洲头的伟岸。谁试试把这三句读一读。可以吗?读的比较深沉有力。

5、看字统领

下面是着重描写诗人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的景色,有一个字是统领下面各句的一个字,是哪个字呢?看看字管到哪句?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几句话描写了景色怎样的特点。你们可以讨论一下,然后找同学来说一下。

找一位同学来说一下:生机蓬勃,色彩绚丽,非常壮美。是怎样来展现呢?